配置一個安全的chroot DNS(2)_Windows教程
雖然我所用的Red Hat AS3 中有rpm包,但是為了方便其他操作系統的朋友,我們還是從源代碼包方式安裝。首先從ISC公司的主頁(http://www.isc.org/products/BIND/)下Bind 9 軟件包。
wget ftp://ftp.isc.org/isc/bind9/9.2.3/bind-9.2.3.tar.gz
(我沒下最新的,下的是穩定版,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
接著開始解壓縮(為描述簡單,以下操作如無特殊聲明,都是以root權限進行)
tar vzxf bind-9.2.3.tar.gz
卸載Red Hat 中原有的Bind,一共有三個rpm包
rpm -e bind bind-utils caching-nameserver
進入該目錄開始編譯安裝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disable-ipv6 --disable-threads
#因為ipv6和線程方式我用不到就去掉了,把Bind 9安裝到/usr/local下
make;make install
到此Bind 9已經安裝完成了,普通的 DNS Server 到此就安裝結束了,而對我們的chroot 而言才剛開始呢。
2、構建chroot 目錄環境
a.創建Bind 工作目錄/chroot/named及下屬工作目錄
rm -rf /chroot/named #刪除原來的舊目錄,之所以加這句是我寫shell的時候調試方便
mkdir -p /chroot/named
cd /chroot/named
mkdir dev (虛擬/dev)
mkdir etc (虛擬/etc)
mkdir logs (存放日志)
mkdir -p var/run (將來會在這下面放一個named.pid文件)
b.建立Bind的組和用戶named
groupadd named
useradd -g named -d /chroot/named -s /bin/true named
pASswd -l named #-l ,Lock,表示鎖定用戶
c.創建虛擬設備(dev),日志記錄的時候有的選項可能用到它們。在默認情況下,是使用/dev目錄下的文件,但是由于我們需要把DNS限制到一個目錄,所以必須完全把/dev下用到的文件(或者說設備)模擬過來才可以。
ls -lL /dev/zero /dev/null /dev/random
看到類似
crw-rw-rw- 1 root root 1, 3 2003-09-15 /dev/null
crw-r--r-- 1 root root 1, 8 2003-09-15 /dev/random
crw-rw-rw- 1 root root 1, 5 2003-09-15 /dev/zero
這樣的,將其中的1,3這樣的數字記錄下來,這表示主設備號和次設備號(一般來說主設備號用來區分設備的種類;次設備號則是為了作唯一性區分,標明不同屬性——注意,在unix系統中是把設備也當作文件來對待的),在redhat 9下,ls加不加-L參數都無所謂,但是在Solaris下則一定要加上才可以顯示。
mknod dev/null c 1 3
mknod dev/zero c 1 5
mknod dev/random c 1 8
d.復制時鐘文件到我們chroot的etc下,Linux 的時鐘設置文件為:/etc/localtime ,實際上這個文件是 /usr/share/zoneinfo 目錄下對應文件的符號連接。(假設我們所處的地區位于上海,那么只要運行以下的命令就可以設置時區了。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注意在天緣用的solaris 2.6中并沒有此文件,而是該用/usr/share/lib/zoneinfo/GB)
cp /etc/localtime etc/
3、創建和設置BIND 9配置文件
默認情形下,bind以/etc/named.conf文件為配置文件。但由于我們這里是要做chroot的DNS,因此需要把named.conf放到/chroot/named/conf下去,然后再做一個符號連接到/etc/named.conf。首先創建并編輯named.conf文件(由于介紹DNS的文章大多對named.conf的配置解釋得相當詳細,因此我就不一句句解釋了,大家結合注釋,參考其他文章看看,很容易理解的)
vi /chroot/named/etc/named.conf,輸入以下內容(由于每個人的配置都不同,所以天緣在這里只列出一個做cache only的DNS的設置) //隱藏真實版本號,我這里寫個4.0作刻意誤導 logging { //日志記錄 channel SEC_log { channel STAT_log { category cname { null; }; //根解析 // localhost 解析 // localhost 反向解析 |
之后進行符號連接到/etc目錄下
ln -s /chroot/named/etc/named.conf /etc/named.conf
好了,接下來,當然就是設置named.root、named.local、named.127.0.0三個文件了,注意,這三個文件的真實位置是在/chroot/named/conf下哦。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Windows教程-配置一個安全的chroot DN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