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十萬靠努力,年入百萬靠能力,年入千萬靠什么_建站經驗教程

      編輯Tag賺U幣
      教程Tag:暫無Tag,歡迎添加,賺取U幣!

      推薦:知識付費這兩年,我花5000元買的4個教訓
      這個給我的最大啟發是在讀了《窮查理寶典》后。在讀《窮查理寶典》之前,看到很多名詞,比如思維模式、規模化思考、系統思維模式、復利效應等,我都覺得很新鮮,然后看到之類的課程趕緊買。但是讀了《窮查理寶典》之后就會發現很多的理論都來源于此。

      最近發生一件小事,給我很大觸動。

      公司要做財務規劃,我們請了PWC(普華永道)的朋友咨詢。M作為資深審計,在普華16年,我說你混跡四大,又那么資深,絕對屬于高端稀缺人才呀。她笑著說,哪有,我們很焦慮的,現在人工智能發展這么迅猛,好多工作都可以被代替,像我們做標準化流程的,很擔心哪天突然失業下崗了。像你們這種搞互聯網的,我們根本看不懂,你們才厲害。

      “我們很有危機感的。”

      我說像你這種資歷的,放眼在中國也不多見,加上顏值高,氣質好,完全可以做一些財務知識的線上科普呀,這是千千萬萬小白翹首以盼的精英課。她說她從來沒想過這個事情,還可以這么搞。

      那天我給她和她的同事們分享了我們在做的事,比如知識付費,線上教育,新媒體流量等等。這些對她們來說是幾乎全新的概念認知,好像是另一個新世界。

      看到她們的驚訝的表情,我反而更納悶了。她們的行業、頭銜、薪水,絕對是屬于社會上的above the average。她們在本職工作領域是人中精英,但是對于互聯網新媒體,卻幾乎完全陌生。

      真的是隔行如隔山。

      精英還是原來的精英,只是錯過了這個時代的紅利。

      而另外一方面,你發現這兩年崛起了一批普通人。

      自媒體平臺的咪蒙,兩年前還在深圳開垮了公司,現在搖身一變宇宙第一網紅;比如一半江山被東北人占領的直播網紅們,MC天佑們,收入高得令人發指;當傳統行業加上互聯網——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出行,等等等等,短短幾年,成就了一批估值高得嚇人的企業,成就了一批收入高得嚇人的個人。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從年入十萬到年入百萬,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努力。

      但如果從年入百萬到年入千萬,那就和個人努力沒有太多關系了,而應該感恩自己的選擇,和更多感謝這個時代給予的機會。

      身處這個時代的人,往往意識不到這個時代的變遷;哪怕身處漩渦,也不夠自知;我一直相信,再過十年二十年,我們再回過頭看今天發生的一切,會發現這是一次新的改革開放,一次人類歷史上的技術革命。

      技術革命帶來產業革命,產業革命帶來財富重新配置革命,財富革命打破階層固化。

      原來的精英,也許會走向沒落;原來的草根,有機會成為新貴。

      承認吧,New Money的時代已經來臨。

      這個時代吧,我認為有三個特點:

      1.行業周期要按月計算

      我的朋友是互聯網公司See的創始人,他和我說有一次他們公司從傳統咨詢公司聘請了一個比較有資歷的品牌營銷專家,給他們公司做品牌規劃,這個專家來的第一天就列出接下來兩個季度的規劃,以及未來一年要做哪些事。

      他聽了一半就怒了:“這點事情居然還要用年度規劃做,在我看來一個禮拜就能搞定了,明天就給我飛到北京去挖人!”

      如果你去觀察呀,做事情效率最高的行業,一定是和互聯網沾邊的——比如搞互聯網金融的,一定比傳統金融的人速度要快;比如搞互聯網教育,一般比傳統教育的速度要快。

      并不是因為做事速度快的人都去搞互聯網了,而是互聯網的本質就是要求迭代快,速度慢的基本上被淘汰得差不多了,剩下來的都是被迫提速的。

      如果你也在做互聯網,你一定能懂。

      每個行業都有周期,從起勢到興盛到衰敗,長的幾十年,短的幾年。

      互聯網吧,在我看來吧,都恨不得以月為周期,誰特么知道下個月會發生些什么,就好像京東差一個漲停板,市值就要擠掉BAT的百度了;就像當年滴滴和快的從燒錢拼市場占有率到合并只用了3年不到,這次摩拜和ofo的戰爭周期,應該要短更多。

      真的,這年頭走路速度快的和走路速度慢的,就是玩不到一塊兒的。

      2.完整比完美更重要

      我們團隊在做PPT的時候,我會要求在每一張都放上自己公眾號的二維碼,負責PPT設計的小伙伴說,老板,這樣真的會有損一張PPT的逼格呀,會有點Low呀。

      而我很堅定,我說:第一是為了版權有所保護;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為了傳播率,是可以適當犧牲審美的。

      你會發現,兩全其美往往不可得,尤其在拼速度的年代,完整比完美更重要。

      這一點,我今年感觸尤其深刻。別人問我說今天做了一些不錯的項目,是怎么規劃的。

      我說你要聽實話么?人前我可以吹牛逼,事前諸葛亮,但其實…每一次我們都沒有太清晰的規劃,都是一邊做一邊規劃的。

      因為每一次的效果都是比我們原先的預期...顛覆太多。

      因為未來的事情是不可被規劃的;

      因為你以為的規劃,一般都是錯的;

      因為等你有一天規劃清楚了,這事也就和你沒什么關系了。

      當我晚上一個人在辦公室,看著白板上團隊一起描繪的公司未來戰略,說實話,心里真是一點底都沒有。

      但是我們就這么做了,秉著盲目自信和謹慎樂觀的態度,一條道走到黑了。如果我們做成了,我們就是紅利的享受者;而行業前沿者,也本該是風險的最大承受者。

      做,就可能贏;不做,就一定輸。

      哪有什么運籌帷幄,都是一邊交著學費罵自己傻逼,一邊調整方向。

      3.保守主義者正在失去未來

      中產應該焦慮,階層還遠沒有固化。

      我分析自己,在投資策略上,算是一個穩健型的保守主義者,敬畏風險,寧可少賺,不要大虧,所以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夜暴富的命。

      但在思維層面上,我是典型的激進主義者,因為我覺得這年頭,保守也不是沒風險,而且可能風險比激進的人更大。

      我越來越相信一句話:這個年代,最大的風險是,你什么都沒做。

      就好像投資人投給你一筆錢,是希望你花出去了,不是讓你放在銀行理財的。你不花投資人的錢,才讓他們真的擔心你不行。

      評估錢有沒有花在刀刃上的前提是,你得花呀,對吧。

      這兩年大家都在談中產焦慮,談階層固化,一副未來無望的樣子。

      我覺得是扯淡,成熟的保守社會才階層固化,比如你看現在的歐洲,或者除了華爾街和硅谷的美國,或者看看現在的香港,你就明白什么叫真正的階層固化,那里的中產們,被階層固化得一點脾氣都沒有,都認命了,還焦慮個毛線。

      而我們的中產為什么焦慮?

      除了焦慮房價太高,工資太低,晚上欠睡,生娃太貴等等永恒的焦慮外,真正的焦慮在于——

      突然發現前兩年身邊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甚至不如自己的人,怎么就突然牛逼了,賺了好多錢了,而且我特么還看不懂,我擦,我out啦,我要被淘汰啦,我好焦慮啊。

      這種焦慮,來源于時代,來源于比較,不是什么壞事。

      這年頭雞湯老說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但其實沒有哪個成年人是真正的三好學生,都是被逼的。

      最后一句無用的雞湯送給大家:

      世事無常,精進不已,才是唯一靠譜的人生策略。

      原文作者:Spenser

      分享:如何讓軟文更好閱讀?
      用戶搜索都是按照自己需求來搜索的,例如:軟文營銷平臺哪家好,那么關鍵詞為軟文營銷,如果把新聞標題用軟文營銷開頭,那么搜索到你的幾率會大大提高。

      作者:盧松松博客/所屬分類:建站經驗教程/更新時間:2017-08-06
      相關建站經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