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軒:自嘲是“文化保守主義者” 放言原創文學網站“走到頭了”_建站經驗教程
推薦:孫鵬:認為對原創文學網站的市場投入還很不夠薛野:謝謝林虎,也給我們拋出了很多的問題,有很多的苦惱。我們來聽聽后面兩位的意見,紅袖添香的掌門人孫鵬。孫鵬:非常興奮參加這次活動,我也沒有做非凡的
薛野:謝謝,下一位是我們聞名的策劃人楊文軒,也是我們這個論壇的常任評論員。
楊文軒:我是一個文化保守主義,我不太同意浩波的意見。在我看來原創文學網站差不多走到大家爭論的盡頭了,應該梳理一下它的發展脈絡。
我是很早觸網的,99年我寫了一本書,叫《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其中就包括這個模式。可惜自己覺得是技術很復雜的一件事情,但到現在還投了一個網站。我們看到的原創文學網站,最早的其實應該叫網絡寫作,最早是在論壇里面,然后開始從原創文學網站到博客。其實這是一條基本的脈絡,博客只是說不像原創文學那樣,只集中在某一個類型如小說,但是實際上博客里面有很多小說。
所以其實我在90年代的時候,也經常去論壇里面看文學,但是現在不太看了。為什么?
我從自身的角度分析,一是因為那個時候整個信息非凡缺乏。除了電視還有一些媒體以外,我們看不到更多的東西,所以互聯網一出現的時候,大家都蜂擁而上。而當時互聯網本身,也就是那么幾個網站,所以原創文學網站都是在99年左右出現的,迎合了那個時候的資訊短缺。
二是因為恰好遇上了表達渠道短缺的時代,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文本表達,而且由于那個時候技術還不像博客一樣,可以自己定義它,所以原創文學,往往只是上傳一個東西。所以那個時候,帖子論壇這些東西一下子涌出來了。包括現在我們整個互聯網原創文學,現在一直還能夠存活下來,我覺得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互聯網的分化,集中度還沒有那么高。我覺得原創文學比如剛才講的這幾個門戶網站,又開始在努力地做收費頻道,就是以前的獨立形態,出現原創文學會慢慢成為門戶網站的一種附屬品,成為一種支持流量的東西,現在都被盛大或者TOM收購了。我不知道盛大和起點,在整個策略戰略方面是怎么考慮的,但是現在看起來至少都是這些門戶收購,而傳統書業或者其他的獨立的戰略投資人或者是風險投資很少去涉足,很可能它真的找不到好的商業模式。
其實我們現在說原創文學的商業模式是收費閱讀,收費閱讀本文的方式本身不符合互聯網整體的精神。互聯網是一種多媒體的方式,由于互聯網初級技術的問題所留下來的那些東西,所以從收費閱讀的角度來講,現在互聯網里面,幾百萬字左右的,多少帶有暴力甚至有一些小小的情色的是能夠賣錢的。相反一些其他的,比如很嚴厲的,這部分收費是少的。所以實際上網絡原創文學,是在某一種邊緣狀態的東西,這種東西實際上是很難把它確定下來的,比如它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這是文本方式的一個形態。
第三,我覺得現在人們的表達欲望也越來越下降了,非凡是由于我們的寫作功利--回到剛才的問題,已經脫離了1999到2000年那樣一個時代。而且互聯網現在更細節,更專業化,比如雖然我自己做出版,但是我自己可能除了工作需要上去看一看,但作為讀者我基本上是很少去看的。也就是說,我覺得網絡原創文學當時產生的歷史背景、時代背景已經發生變化了。再回到現在,就是收費閱讀這一件事情,而且收費閱讀還碰到以后政策的瓶頸,因為我們現在叫網絡閱讀,其實嚴格意義上,網絡出版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通過編輯、加工,再進行審查。我們為什么現在幾個大一點的,他們現在只是停留在數字圖書方面,所以數字圖書目前也是打擦邊球,數字圖書已經出版過了,把它網絡化,但是現在,其實原創文學某些意義上是有政策瓶頸的。假如只是作為一個信息被瀏覽,貼一些廣告這個沒有問題的,就像新浪里面很多新聞消息一樣,但是作為一個文本本身要去收費,實際上就是一個出版的問題了,就是一種政策的瓶頸,我覺得這個收費模式實際上短時間也是難以確定下來的,這是第一個。
還有廣告。現在門戶網站都是在做廣告,這些好的大的原創網站也有廣告,但是這些廣告,它可能是一個嘗試性的投放,你想讓它成規模也是很難的,因為也是一個文本的方式。所以比如說新浪里面的廣告,每一天要去郵箱里面都要去看,而且這種通過閱讀的方式,就是我要嘗試著去閱讀它,實際上廣告的效果也輕易被忽略。所以我覺得作為廣告,市場的評估還有廣告投放的廣告者,現在來看原創型網站的廣告投放剛剛開始,但是我覺得肯定不夠。
分享:起點吳文輝:回望發展歷史 樂觀未來輝煌吳文輝:非常興奮能夠有這樣的機會來跟同業,非凡是出版業的各位朋友,一起來聊一聊關于網絡原創文學以及和傳統出版業方面關聯的內容。剛才進來之前我想聊一些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建站經驗教程-楊文軒:自嘲是“文化保守主義者” 放言原創文學網站“走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