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用戶體驗和用戶習慣的典型誤讀_網頁設計教程
推薦:臨睡前看了一眼mayi.com早在2個小時前就該睡了,睡前不知怎地想起了mayi.com,于是過去看了一眼。這次,終于知道mayi.com是干什么的了。一、首頁先點了特色商鋪秀,以為是c2c,結果
以下內容來自海報網博客
昨天,海報網(www.haibao.tv)組織了第一次用戶體驗測試。我們邀請了多名時尚美女作為測試員,而海報網產品部的同事們則按照從國外互聯網公司學習來的測試方法,仔細觀察了這些美女——以及她們對網站使用的習慣,并記錄了她們的評價。
具體的結果就不一一贅述了,都是些細節。最值得分享的有兩個結論。
第一,就是用戶體驗測試非常有價值。這是句廢話。但說實話,在測試之前,我并沒有很高的預期。因為我們請來的時尚美女們背景差異很大,有的在投行工作,有的還在讀書;有的人比較善于展示自我(比如美女思思cos dodolook的這一段: http://bbs.haibao.tv/thread-2371-1-1.html), 有的人從不在論壇發言。我擔心是測試完之后獲得很多零散的用戶建議,卻很難形成結論。讓我興奮的是,簡單整理一下就發現,大家的體驗有很多共性。比如說, 我們精心設計的導航、標簽云,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只有一個人曾經點擊過一次。大家毫無例外的都是根據標題或圖片來決定下一步點擊哪里,而不會點擊什么導 航。
第二,就是國內互聯網用戶的使用習慣已經被深深的打上了新浪的烙印。我記得Joel Spolsky在”User Interface Design for Programmers”書中打過這么個比方,蘋果的軟件雖然號稱設計的最好,但假如你找一位Windows用戶來操作蘋果的軟件,他剛開始一定會感到很 別扭。因為用戶的使用習慣已經被微軟改造過了。不管蘋果的軟件在客觀上多么典雅易用,假如用戶按照Windows的使用習慣操作后不能得到同樣的結果,用 戶就會產生挫折感,主觀上得出的結論就是蘋果不好用。而在互聯網上,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是新浪塑造出來的。比如我問我所觀察的美女,她為什么不點擊某個鏈 接,她的回答是,在新浪上,這個鏈接點進去是新浪的搜索結果頁面,而不是她真正想看的內容,所以她看到模樣相似的鏈接就不愿意去點擊,即使這個鏈接不在新浪網上。還比如,我們發現多位美女都對某一塊區域的內容很感愛好。而詢問后得到的回答也是,因為在新浪上,這塊區域的內容一般都是真的內容,而不是廣告什么的。
其實不光時尚美女們的使用習慣被新浪塑造過了,我熟悉的大多數不時尚的IT男士們也一樣。之前Mary請了一幫圈內的朋友給創業邦網站 (www.cyzone.cn)提建議,大家也普遍認為首頁不妨像新浪一樣多分幾屏。大家都習慣了在首頁上看到很豐富的內容,而不是一個很典雅的設計卻沒 有幾個可點擊的鏈接。
喜歡也罷討厭也罷,作為中國互聯網媒體的老大,新浪已經給這一億多網民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即便新浪自己,假如想改變一下布局和風格,肯定也得三思而后行。大家做網站,尤其是內容型網站,還是應該在新浪劃下的圈圈里做文章比較靠譜些。
原文:http://item.feedsky.com/~feedsky/whitecrow_read/~1224926/43414037/1227851/1/item.html
分享:網站 (100-1)% 的內容是導航網站,(100-1)%的內容是導航1、JesseJamesGarrett在《用戶體驗要素》一書中提到了多重導航系統:全局導航、局部導航、輔助導航、內鏈導航、友好導航。而我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網頁設計教程-對用戶體驗和用戶習慣的典型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