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又一個慢公司_建站經驗教程
推薦:案例分析:排名好但收錄與用戶不活躍論壇如何解決人氣是論壇的核心所在,一個論壇即使排名不好,但是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論壇進行互動交流,那么可以從側面證明這個論壇的活躍程度很高,也表示了 論壇很符合用戶體驗和對會員具有較強的黏度同樣,人氣也是論壇網站的命脈,通過建設論壇吸引用戶、培養論壇活躍度、提
互聯網里有一個相當出名的慢公司:豆瓣,和很多公司不同,豆瓣一直給人一種“慢悠悠”地發展之感,似乎也不太喜歡趕時髦,有時候還做一點外人看不太懂的東西(比如阿爾法城)。豆瓣的用戶一直發展得不快(相對于其它公司而言什么一兩年搞了幾千萬用戶甚至過億),直到前年和騰訊合作了一把以后,用戶量的增長才開始提速。豆瓣的創始人楊勃也給人一種很沉穩的形象,慢條斯理,也不張揚。
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迅雷有點像豆瓣,走的不是一條快速增長的道路。行業內,鄒勝龍也不是一個喜歡到處張揚的創始人,一直到IPO失敗,鄒也沒想過要怎么去和媒體溝通。這是一個信奉技術為王產品說話的人,有著很強的“工程師思維”。
但從這篇訪談中可以看到,鄒勝龍的慢,和楊勃的慢其實是不同的。楊勃是真心不想快,但鄒勝龍并不想做慢公司。這篇訪談中提到了三個重要節點:1、迅雷06年本來有轉型的機會;2、迅雷曾經投入三個億想搶占視頻市場;3、迅雷IPO失敗,按鄒的說法,是太過自信。
一個企業,大致有三個互相緊扣的環:目標、戰略和戰術。目標上,鄒勝龍和楊勃一樣,都有一個很大的夢想,試圖去做一個服務很多人的公司(未必是利潤率最高的公司),戰術上,迅雷和豆瓣也差不多,基本屬于慢慢推進產品的數字公司。但在戰略的考慮上,楊勃就是典型的不急不躁,而鄒勝龍并非如此。他要反思的原因就在于:他嫌自己慢了。
文中提到,鄒認為互聯網四大領域門戶、搜索、IM和下載。既然前三者都孕育出了大公司,沒有道理下載不會弄出個巨頭來。鄒用深耕技術和產品的方法來“磨”一個大公司,至少在互聯網這個飛速發展的領域中,戰略選擇是有問題的。
要改變這種狀況,判斷timing是很重要的。風險投資圈里有一句名言:當豬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重點就是這個“風口”的時機判斷。迅雷的這三個節點的失誤,都和時機有關。除了IPO失利并不能算鄒的太大過失之外,另外兩個,都是鄒悶頭做事不太看大勢的結果。楊勃不跟大勢走自有他本來就想慢的道理,但鄒既然想做霸主巨頭,得抬頭跟跟大勢。
這篇訪談讓我讀到了鄒勝龍的“糾結”。一方面他強調“在‘先’與‘后’之間,我寧愿選擇‘后’一點”,一方面又心心念念想搶占住某個市場,實現商業上的一個大夢想,于是“但往往有時‘后’一點,則另外的風險又不期而至,所以這是一個很難權衡的問題。”
迅雷能不能改變?我個人以為很難。按照鄒勝龍的說法,他和他的創業伙伴牢牢地控制著這家公司,創始人的個性已經決定了這個公司的個性。鄒不妨把迅速搶占某個市場,圈出自己的勢力范圍(而且還要很大)這個想法放下,順著自己的個性慢慢來,又何嘗不是一條道路?因為迅雷的底子很好,用戶基礎足夠:量大、有粘度、忠誠度也高。在這樣一個具體前提下,迅雷慢慢磨慢慢熬,未必不會沒有機會,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它已經度過了靠風險投資喂奶的階段。
有些東西會水到渠成,拼命狂飆突進,違背自己的性子,是做不好的。
—— 商界評論一篇關于鄒勝龍訪談長稿的配套短評 ——
分享:阿里云aliyun 代金券 20張先到先得!模板無憂自從5月份改版后一直在使用阿里云aliyun的服務器,速度,穩定性都沒的說. 從朋友那里搞來了20張阿里云aliyun的代金券,有10張70元面值的代金券,還有10張是84元面值的代金券. 助你輕松入手云服務器,優惠券數量有限,先到先得,使用后請留言回復一下,方便后來人! 阿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建站經驗教程-迅雷:又一個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