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個人站長看創業與投資_建站經驗教程

      編輯Tag賺U幣

      推薦:服務器遭受黑客DDoS攻擊時的情景視頻演示
      最近因為臺灣漁民被菲律賓打死一事,臺灣和菲律賓的黑客都相互開始攻擊對方的政府網站,這些攻擊方式中少不了有 DDoS 攻擊,但本文講的不是眼前發生的事情。應該有不少人用

      編者按:本文作者為開心白日夢網的創始人周星,看完只有一個印象,草根站長敢說,也敢做,你感受下:

      看了 36 氪近期“面對沒有盈利模式的創業項目,投資人怎么看,創業者如何破?”一文有一些感觸,嘮叨嘮叨。

      跟大多數個人網站站長一樣,我只是個草根,沒有 GMIC 大會上那些大佬們的厲害背景。但是我長時間的接觸普通網友,最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

      對于創業者來說國內的投資環境比不了國外,這是事實,雷軍先生也說了,“只投熟人”。首先,因為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創業項目,投資人面對海量的信息,“投熟人”有更高的優先級,確也無可厚非。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出這種看“人”的投資理念跟國外看“項目”的投資理念完全不同。對于大多數國內草根來說,如果沒有一些關系,基本不可能得到投資。

      投人還是投項目

      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到底是投資項目還是投資人?如果只是投資“熟人”那不就成了高利息借貸而已。“只投熟人“的戰略對嗎?到底是市場決定一個項目的成敗,還是一個人(創業者)或者一群人(創業團隊)?

      而這樣的環境不僅僅對創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投資人亦然。這就要求投資人在紛繁復雜的創業項目中慧眼識精,不僅要有能力從短期來看一些功能性價值的產品,也要從長期來看一些文化價值的產品,這也是一個時間積累的過程,這些功夫也是需要下的。

      如果要我舉例子,你可以看到,Facebook 前幾年也不盈利,谷歌最開始的時候也根本不盈利,當然這是在國外,國內其實有很多類似谷歌這樣的團隊或者個人,很遺憾,他們都不是投資人的熟人的熟人,因此我們就很難看到。他們只是埋頭認真做自己的產品,真正去聆聽用戶的需求。我覺得作為一個投資人,大量的時間應該花在對項目本身的體驗上,而且是多角度的體驗,長時間的琢磨,而不是 5 分鐘就做定論。就像美國偶像的選秀一樣,有時候你需要花一些時間在一些不靠譜的項目上,因為如果你不給這些“看起來”不靠譜的項目時間,一味追求安全,信任做事的人,那也就相當于倒洗澡水同時把孩子也倒掉了。這些功夫是沒有捷徑的,直到你找到一個讓你感到“頓悟”的項目,就像美國偶像一樣,評委感到 touched。

      什么樣的項目用戶會為之付錢呢?很簡單,對用戶來說有價值的,而且 80% 都是有實際價值的東西。

      不能光聽用戶說,還要觀察他們做。有些時候,用戶會把生活中的不便利告訴你,但也有時候他們根本不說,因為他們習慣了,而如果你能看到他們在使用中的不便,并進行改進,對用戶來說,那就是超過預期的便利,那就是對他們有價值的。

      當然以上是功能價值,具體的有類似 Evernote,各種郵件系統,IM 系統。這里不贅述。

      但是還有一種,就是內容價值,比如文化創意方面的,比如一本小說,一幅畫,一首音樂。為何最終 Facebook 會有高達 8 億的用戶。這個是傳統互聯網企業永遠也想不明白的,因為在互聯網的早期,門戶網站往往掌握著話語權,對待用戶是從上而下的高姿態。但可惜的是,這一切在發生變化,忽視草根的力量就只能像昔日門戶巨頭們一樣無頭蒼蠅。

      我會告訴你,我在地鐵上看到 10 個人中有 5 個在用手機看小說,3 個玩游戲,2 個聽音樂?

      跟那些牛氣的大網站相比,社交網站更加接地氣更加草根,大部分的普通用戶根本不會再看那些大網站的東西,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從普通用戶的角度思考過問題,與其這樣,還不如更多的跟與我相近的朋友們交流。

      在我看來,創業,無非有兩種成功的途徑:

      1. 發現很多人抱怨而沒有人解決的問題,用技術解決它,而且要快,因為技術都是很好 Copy 的。(功能價值)

      2. 制造優秀的內容,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這是一個長期的文化的積累 (文化價值)

      我經常在網上先看一本書的 PDF,如果我覺得可以增長我的技能,即使我都看完了這本書,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到書店買一本,因為它對我來說是有價值的。

      或者看一本小說的 PDF,如果我覺得寫的很贊,我也會迫不及待的到書店買一本,甚至購買精裝本,我可能會將之收藏,就像收藏經典的游戲一樣,這同樣也是對我有價值的。

      Well,該說盈利了,當時谷歌完全是免費的,而且也沒有廣告。完全看不出任何的盈利模式,直到他們發明了 Adsense。剩下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很可惜的是,扎克伯格目前還沒有發明出任何讓人心頭一亮的盈利模式。

      一窩蜂地涌入移動互聯網

      在游戲領域,我一直強調的是平臺無關性,很多優秀的游戲,比如憤怒的小鳥,切水果,我會在電腦上,手機上,和 Kinect 上都玩,重要的是,他們好玩。

      而就應用來說,很多時候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互通的,如果在互聯網上都做不好,我不知道來到移動互聯網上就能做好的信心來自何處。

      用戶在線時間=盈利?

      這是一個十分莫名其妙的問題,完全建立在奇怪的推測上:如果用戶在我的網站或者應用上逗留的時間更長,也許可能就付費或者點廣告。這不是很明顯的自欺欺人嗎?

      實際上是反著的,如果用戶覺得你的這個功能很方便,他們很喜歡,那就會長時間使用,從而增加在線時間,或者有很多精彩的內容讓他們流連忘返,而不是反過來。忘記說了,有些網站可能我的逗留時間會比較長,Opps,那完全是因為我忘記關閉那個網站了。用戶現在的選擇很多,在不同網站應用中轉換只需要一個點擊,基本等于沒有任何成本。

      盈利模式完全可以參考游戲,游戲你有了賬號,有了角色,你想進一步提高角色或者區別于其他玩家,就要付費。具體的產品可以參考 QQ 的會員制度,也就是說需要建立一個培養機制,讓玩家在產品中有所建樹或者區別于其他用戶,這就是他們需要的價值。

      再舉個例子,最近抬杠和唱吧在火了一段時間以后很多用戶都成了僵尸用戶,就是掛在那里而已。如果光從時間上來看,也許會很長,其實純粹的社交網站也有這種問題,比如 Facebook 或者微博,最后都成了類似 QQ 的一個東西,可以說大部分時間都是無效的,因為這些時間并不是用戶在你的產品上面“作為”的時間,而哪怕打廣告,也要求用戶對產品本身有足夠的關注度,才有可能吧。

      用戶不是傻子,只有提供給用戶有價值的東西他們才會付費,就是這么簡單,其實跟賣包子沒什么區別。

      本文觀點犀利,歡迎拍磚。

      分享:新站為什么能夠逆襲成功
      5月11號在A5網站上面看到《5天百度權重6:分析牛站逆襲成功之道》這篇文章,說的是一個新站僅僅用五天做到百度權重為6,很多站長看到這篇文章都議論紛紛。有的站長說說是重

      來源:模板無憂//所屬分類:建站經驗教程/更新時間:2013-05-15
      相關建站經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