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引爆用戶貢獻內容的三板斧,不讓社區變為死亡之城?_建站經驗教程

      編輯Tag賺U幣

      推薦:網站要注意避免蜘蛛陷阱
      在對自己網站進行設計時候要注意一些細節,避免自己的網站進入蜘蛛陷阱中,一些設計結果是對搜索引擎不友好的,是不利于蜘蛛爬行,這樣就叫做蜘蛛陷阱。筆者在建設自己的網

      作者:金錯刀

      【導讀】如果沒有用戶貢獻內容那平臺就像死亡之城,毫無生機。創業公司要想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平臺,就必須緊緊抓住內容創造者,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

      昨天的案例《對話王珂:PC是流量為王,手機是產品為王》,引發了不少人關于移動互聯網打法的吐槽。有刀友說:他說的的,1/3是干貨,1/3是錯的,1/3他自己也不知道是錯的。 宗旨,這是你不得不看的三句移動互聯網的狠話:1、手機不是試驗田,而是PK主戰場。2、凡是不以用戶體驗出發的手機APP都會成為耍流氓行為。3、移動電商的最大痛點是用戶的個性化難題,商戶的流量魔咒難題,不要考慮淘寶封殺與否,而要考慮能否深度搞定用戶與否!你夠狠嗎?

      今天說說UGC。用戶貢獻內容(UGC)一直是個燙手山芋,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網易的跟帖文化,唱吧的分享極致。當然更多的是失敗案例,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坑里,運營難度和壓力太大。但是,一個社區如果沒有UGC也是死亡之城。

      如何引爆UGC的能量?看到一個國外一個創業顧問的經驗,很給力,能很好的回答這三個疑問,就擁有了引爆UGC能量的3板斧:

      1、比起現有的平臺,你的產品有沒有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能讓用戶更好地創造內容?

      2、平臺上產生這些內容之后,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篩選內容機制?

      3、除了自我表達外,平臺上還有沒有別的激勵?

      37

      圖片:程序員職業服裝,T恤都成為自我表達的手段

      活躍之城的分割線

      像Dribbble/Instagram/Vine等創意類內容平臺都采用典型的UGC模式,但怎樣才能打造一個比較良好的用戶貢獻內容的系統引擎?Sangeet Paul Choudary是專欄作家,也當過一些創業公司的顧問,他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用戶貢獻內容那平臺就像死亡之城,毫無生機。內容創造者則是平臺上很重要的角色,創業公司要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平臺就需要做好三件事:1. 弄清楚這個平臺上的內容創造者的動機是什么; 2. 制作一套體系和規則去迎合這樣的動機,給他們激勵;3. 盡可能地擴大內容貢獻者的數量。

      從產品角度看,以下就是可幫助形成平臺式思考的六個維度:

      一、你的產品是只有工具還是只有社區,還是兩者皆有?或者說,你是提供易用的工具還是為這些內容創造者帶來觀眾?(是Tools還是Pipe?)

      Tools: 如果工具好用的話,可降低生產內容的門檻,可幫助好作品的產生。比如 Instagram 就讓照片拍攝和處理變得簡單很多,而像 Vimeo 則為用戶提供了存儲高質量視頻的服務。

      Pipe: 有些平臺為內容創造者提供渠道,幫他們找到受眾。比如 Dribbble 上就匯聚了大量的設計師,大家就可互相瀏覽作品并討論。

      Tools+Pipe: 最有競爭力的平臺可能就是那些既提供工具也形成社區的。比如 Instagram 在提供好用濾鏡的同時也有了圖片為主的社交網絡,這也讓 Instagram 取勝了過去只提供工具而沒有社區的應用Hipstamatic。而最近 Hipstamatic 也推出復興之作Oggl,也是 Tools+pipe 模式,你可調用社區里其他用戶的濾鏡來用于自己的照片。

      在唱吧之前也有一些“手機 KTV”類的應用,但它們就是單純的工具,并沒有社區。做 Tools+Pipe 的唱吧的成長性就比其他玩家要好得多。

      二、 比起現有的平臺,你的產品有沒有提供更好的機制或技術能讓用戶更好地創造內容?

      網絡服務的切換成本是相對較低的,用戶不會死認一個選擇。在這種情形下,能降低內容生產門檻的平臺會更具吸引力。比如 Twitter 的模式就在降低內容生產門檻,現在發推的人比寫博客的人要高出好幾個量級。

      Twitter 不僅是提供了易用的工具,它還在幫這些內容創造者找來觀眾,也就 Tools+pipe 的形式。Instagram 也是類似的。

      三、平臺上產生這些內容之后,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篩選內容機制?

      在平臺產出內容之后,內容策展和篩選就該發揮作用,畢竟你需要區分出哪些是很水的內容而哪些是干貨。一般內容篩選和策展有以下三種模式,而規模化的平臺普遍都把這三種方式綜合利用:

      靠算法:這種就是靠一定的規則和算法去做內容策展,比如所謂的熱門排行。但它也會給下面將提到的社會化策展和編輯推薦這兩種方式特定的權重。

      社會化策展:這是現在幾乎所有平臺都在使用的。平臺會提供工具,讓用戶可以參與到內容篩選的過程中,比如可以轉發、標記、Like、贊以及投票等等。內容列表則是更深一層的內容策展,它可找到內容間的串線,比如知乎的收藏夾或是豆瓣里的豆列。

      編輯精選:雖然大家都希望整個系統能夠自動有序地運轉。但在產品早期,平臺沒有太多內容貢獻者,整個系統沒跑起來,編輯力量是重要組成,承擔助推器的角色。

      四、熱點榜有無清晰的規則,是否大家都有平等的機會登上熱榜?

      在你開啟這個平臺之前,最先要了解的就是用戶產生內容的動機。自我表達和曝光通常都是動機之一。但是,一個平臺也得有策展和篩選機制去區分優質和平庸的內容,并且登上熱榜會帶來更大的曝光度。在這兩個因素存在的情況下,你得讓用戶知道這其中的規則是什么,給大家平等的機會。

      就像很多站長都會研究 SEO,為的就是能在搜索結果里排個 ” 好名次 “。但如果某個搜索體系里它沒有明確規則的話,那用戶會對此困惑并不會再花時間去研究它。類似熱門榜里就是呈現 ” 獲得轉發最多 ” 的內容就算是比較明確的規則。

      五、除了自我表達外,平臺上還有沒有別的激勵?

      雖然說自我表達以及在平臺上收獲社會資本 (如粉絲) 已經是很大的激勵,但是,如果一個平臺還能提供其他的激勵那它就會更有競爭力。比如說創意設計類社區不少,但下面兩個就很有自己鮮明特色和競爭力:

      Threadless: (內容貢獻者的)自我表達+(圍觀用戶的)社會化策展+潛在金錢收益。(它是一個T恤設計社區。如果你的圖案得票最高的話,就可把它印制成t恤并出售和參與分成。當然它現在的業務范圍已經擴展到別的商品類別了。)

      Dribbble: 自我表達+社會化策展+可接觸到高質量的工作機會

      六、 你能不能把普通用戶也轉化為內容創造者?

      90-9-1 法則說明了內容貢獻者總是占用戶群體里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智能手機和產品體制設定其實都是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內容貢獻的有利因素。

      分享:38歲老男孩個人建站方向求教
      我不想做現在的工作想法已有很久了,現在想就此請個長假,來專心做網站,覺得自己做發展空間還是會很大,我的年齡已不小,也不想就此在公司混日子,就請高手指點一二。

      共2頁上一頁12下一頁
      來源:模板無憂//所屬分類:建站經驗教程/更新時間:2013-06-21
      相關建站經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