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產品升級下的時代契機_策劃盈利教程
推薦:有哪些不起眼卻非常賺錢的行業?先講個真實的事。我一個朋友一年多前花了兩千多塊錢買了一個貼吧,當時就是出于沒事玩玩的目的。百度貼吧具體是什么吧,我就不說了。運營了一年多,人氣什么的做的挺不錯。
都說現在錢越來越難掙了,為什么了?老歌唱的好,不是我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短短數十寒暑,世界已然天翻地覆,在不久前那個資源短缺的時代,市場供需關系里的“供”方,還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過的很滋潤,因為你是大爺,不慣著你,市場就就拿不到貨。
N多工廠、代加工、品牌方都可以說是閉著眼睛在撿錢,像17年夏天,跟一個在杭州開汽配店的,老鄉慫高說的一樣,就在10年前,可以說杭州汽配這個市場,完全是撿錢、就可以撿出三套房的暴利節奏,現在呢?
電商、自媒體等互聯網的沖擊就不說了,就在實體汽配城里面,門檻低到隨便什么人手里有點閑錢,就可以過來搶飯吃了,吐槽最多的就是一天十幾個小時算下來,就入賬200塊,居然還TM是賒賬的,白天雞血著斗志昂揚,晚上一算賬 心都是涼的。
沒辦法,整個中國都在快速轉型,那個物資短缺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現在是嚴重的、物資過剩的時代,如果你銷售的還只是單純的產品,你給到客戶的,最多就是產品價格上的貓膩,那么在客戶還沒什么選擇的時候,或許只能無奈的將就你,哪怕你服務差,哪怕你東西次,還有點小坑人,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忍受,畢竟有總比沒有好。
但是,一旦客戶的選擇多了,而且各方面的服務、也甩你十好幾條街了,那么分分鐘拋棄你就是非常正常的了,哪怕是你多年的老客戶,這也是好多商家覺得生存困難的原因之一了。
畢竟時代變了,人們的需求早就不僅僅只是滿足于“有”了,而是要“更好”,人們關心不再只是“菜價”,不再是那一串簡單的數字,而是數字背后,產品品質是不是更好?是不是更精致好看?合不合我的生活習慣?被坑了怎么辦?有更好的選擇嗎?買貴了怎么辦?跟我的個性需求搭不搭?等等
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還只是單純的生產,單純的進貨賣貨,賣的還僅僅只是貨物,那完全是找死了,因為這種雜貨店的思維,已經被淘汰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啥好多實體行業都習慣于抱團?
比如XX汽配城,比如XX燈飾城,比如XX家具城,再比如OPPO和vivo的門店總開在一起?等等。
因為這就是一個“專區”的概念。專區也就意味著是,這個細分市場里的高大上、廣泛全,我這兒是專門賣XX的,東西不僅全,而且正規,一家不行,還有N多家在排著隊等著你翻牌子,更何況這種專區更注重客戶體驗,什么店大欺客、坑買拐騙的事兒,不存在的,至少會非常顧忌,不僅是因為拆臺的多,最重要的是 用戶的選擇更多。
但如同我那個在杭州汽配城,開店的老鄉慫高所抱怨的一樣,畫地為牢 、想法設法的要入駐進去,因為當地用戶的習慣已經養成,有汽配需求就來汽配城、或者4S店以換代修,甚至直接網購,哪怕你在汽配城外面開店都不行,但進去了又怎么樣?
如同斗獒一樣,最終活下來的有限的很,而其他人的進進出出,活著添人氣,掛了變肥料,帶著一顆發財的心來,摟著一顆稀碎的心走;最終得利的只會是這個汽配城,當然還有其背后的房地產方,各個大大小小的房東而已。
這都是實體生意的老套路了,都電子商務互聯網時代了,某寶電商、社交電商什么的都被你吃了?
其實都是一個故事,所不同者實體的“房租”肥了房地產,電商的“房租”肥了某寶等平臺,而且更多人其實又回到了上面說的那樣,只是單純的在賣貨,所不同者跟風換了個平臺而已。
為啥會這樣了?
因為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著怎樣去改變,怎么去迎合市場,怎樣去跟競品競爭;怎樣才能讓消費者買單。
這樣有錯嗎?當然有錯,因為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問題,站在競爭對手的角度想問題,站在行業風向上想問題;你永遠都會慢一步,因為當你知道這是個風口的時候,其實有N多的豬,已經掛在上面等東風來吹了,你已經晚了。
那該怎么辦了?說都簡單,站在你客戶的角度上想問題,因為大多數商家的所謂“站在客戶的角度想問題”,其實還是賣家思維、商本位的來思考問題,比如客戶選購產品的場景?產品針對客戶的相關痛點?針對產品,客戶可能需要的延伸服務?相關細節等等。
這固然沒錯,可惜的是,這是大多數商家已經在做的事情了,你無非跟上旁人步伐而已,雖然是用戶的視角,但還是商本位的思維,沒有落到實處。
我們都聽過一個段子調侃,世紀三大難題之一“今天中午吃什么?”,不僅僅是因為什么“喜歡的狗不出現,出現的狗不喜歡”,更多的是 這也行,那也湊合,閉著眼好像哪家都可以?但睜開眼 又好像哪家都不值得再去,你說口味膩了也好,人太矯情也罷。
最根本原因還是由于選擇太多。而造成的選擇困難癥,跟你產品賣點什么的、產品適用場景什么的,都沒什么關系,因為客戶只是肚子餓了要吃飯,至于吃什么飯?其實他們都沒什么目標的。
也許今天同事說了一句什么川菜好吃,就去嘗嘗川菜,明天養生的大V說多吃點清淡的,就去吃點江浙本幫菜,后天因為最近嘴里有點淡,想去吃點重口味的、辣到流眼淚什么的,就去吃點麻辣香鍋什么的......等等。
這個時候,你還一味講究你粵菜的賣點如何如何?吃粵菜的相關場景如何如何,粵菜煲湯的相關痛點如何如何,有用嗎?你多牛X跟客戶有半毛錢關系?
要有那么一星半點的關系,也是在客戶已經明確了就吃粵菜的目標之后,但就算是這楊,能否就讓客戶“寵幸”你這家粵菜店,估計幾率也很難說,比如 另外一家粵菜店的老板娘像劉亦菲,就可以分分鐘搶了你的客戶,雖然沒有那么多漂亮的老板娘,但里面橫生的種種“意外”絕對你是想都想不到的。
這就是站在用戶角度上的商本位思維,在當前這個時代 可能會發生的結果,這也是 同質化競爭下的常態了。
那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站在用戶角度上了?
從客戶決策方面入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客戶角度,因為只有到客戶真正想要你產品的時候,你產品身上的賣點、那些針對客戶的場景、營銷策劃包裝才有了可以發力的點,否則實際的用處 其實少的可憐,因為客戶還沒想到你產品的時候,已經被別的意見風向 引導到其他競品去成交了。
你再牛X,也只能是錦衣夜行,無人問津了。
其實我就想說明下從源頭做起,影響用戶決策的重要性,否則大部分人看完也就看完了,價值沒有被真正認知到,看了也白看。如果你明白了重要性,請繼續,沒有你可以走人了,也許日賺2千的那種所謂的干貨可能更適合你。
所謂的產品升級下的時代契機,又是什么了?
說穿了就是內容導購。做到了這四個字,你其實也就意味做到了影響你那塊兒用戶的選購決策了。
因為在選擇困難的時代,因為東西太多,不管什么產品都自我標榜的核心賣點 多牛X,狂拽酷炫的都快閃瞎眼了,這個時候,用戶需要有一個人幫他們來評測、來抉擇,來告訴他們 他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產品 才能滿足連他自己都不清楚,但又十分需要的痛點。
這才是這個時代,人人都迫切需要被撓的“癢癢肉”。
什么X得買、網易X選 就是做的內容導購,影響用戶決策的生意,什么X得買的品牌定位,就是品質消費,網購決策中立門戶,也許你要說這都是已經成功的巨鱷企業了,跟我輩俗人已經是兩個概念了。
王X如大家都知道吧?一個做手機評測的,影響用戶買手機方面的決策到什么地步了?好多人也許只是看了他一篇帶有主觀意向的手機評測視頻,就去買了自己從來不看不信的、各種廣告轟炸的,各種特色亮點爆發的品牌手機。
甚至讓小米等品牌投巨資包養了起來,就是怕他評測視頻里有小米等品牌的半句壞話,從而影響了其巨資砸的各種廣告來的信任轉化。
再比如,一個做學生產品評測的“老X評測”,在16年年初的時候,就拿到了200W的天使輪投資,當時的估值就達到了2000W。其40多W的粉絲畫像多以幼兒園和小學生的家長居多,寶爸寶媽的比例為3:7,這個含金量和購買力有多嚇人,就不多說了吧。
格局能再高那么一點點嗎?
明白了做內容導購,從用戶的決策的源頭出來,那具體該怎么做了?
1,平臺選擇還是主微信、次微博,引流頭條;
微博適合網紅,微信不僅是移動端的流量入口,最重要的是訂閱號、服務號養成的閱讀習慣,但現狀是內容也同質化的嚴重,大眾閱讀疲勞,需要堅持價值分享下去。
而頭條去做引流,不用多說了吧?老舟之前分享自己上大號隨后回的一個問答都可以有10W+的閱讀量,碎片化閱讀的強勢霸道,連微信都沒辦法比,缺就缺在其缺少社交屬性。
2,行業深度垂直,人群精度細分;
不要妄想著做下一個“什么X得買、網易X選”,你沒那個體量,更沒那個時機,而且這將使你在當前這個競爭環境里,變得更加毫無特色,毫無競爭力。
最重要的是,當前市場上各個垂直行業里內容導購、意見領袖大拿還很少。
3,真實、評測角度入手;
商家吹N句,不如真實客戶評價半句,但前提是一定要真實,最好從評測角度入手,值不值得買?什么地方值得買?有哪些注意事項?
其實商家這方面都有,但客戶一是不信商家方面的王婆賣瓜,二是當前商家方面太自我,太功利不夠真實客觀,沒有達到 引導用戶決策的價值。
4,個性ID,短視頻入手;
越真實、越個性化的ID越好,但最好陽光正面,不要想著像PGONE一樣把無知當個性,把負面當特色。
為啥一定要短視頻方面入手了?
一是因為文字內容過于同質化了,客戶們也疲勞了,當然堅持價值分享,堅持下去 必然會有價值的,但很多人熬不到那個時候,半道上灰心就放棄了。畢竟沒有進度表一說,堅持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只是一鼓氣、再而衰、三而竭的事兒。
二是因為這實際上是個已被證實的風口,不管是paX醬還是羅X思維什么的,早已把路探清楚了,而且各個平臺的流量付出,還真不像內容文章扶持一樣虛大于實,短視頻的平臺支持力度,還是很給力的,比如火X和西X視頻。
更何況,影音圖文,人們對于內容的喜好接受程度,影音先天大于圖文,而圖文又大于單純的文字,這個就不用跟我犟了吧,除非你可以每天抱著紙質的書,而不是圍著手機和電腦。
5,做人的生意,而不是單類產品的生意;
落地服務于,精度細分的某一類人群,把這群人吃的死死的,吃的透透的,而不是單純的根據你賣的產品來,你賣的產品,可以有N多類的人在用,但你搞得的,對你有最大價值的,讓你能產生最大價值的,只能是其中一小撮的人。
當然也因為只有這樣,這一小撮的人才能真正認可你的價值,對你產生粘性和信任依賴。
6,做社群,做個人CRM,積累社交資產;
之前流量才是王道,但現在流量雖然價值也很大,但也遜色于社群關系了,畢竟有互動、有溝通、點對點;比空洞單純的流量,要強悍的多;畢竟100個鐵桿,要比100000個流量,要有價值的多。
當然最關鍵的是,現在流量入口太碎片化了,導致流量的價格也虛高,為啥不在你的池子里,你的根據地里深耕了?
當你有了10個300人的微信群,5個5000人的微信個人號之后,其實你也就有一座金山了。
分享了好多自己苦心孤詣沉淀的精髓,當然是自以為啦,大神可以飄過了,只希望能給有耐心看完這4000多字的朋友們、一點點實實在在的幫助。
作者:一舟 微信:413341859
原文地址:http://lusongsong.com/reed/9789.html
來源:盧松松博客,歡迎分享,(QQ/微信:13340454)
分享:一個可以兼職化的職業:好評師好評師, 本就木有邊界。好評師,狹義上特質電商平臺,為索取一定傭金,為商家予以正面評價的從業者。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策劃盈利教程-2018產品升級下的時代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