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猛進的互動點評模式網站_策劃盈利教程
推薦:網絡營銷三步曲網站推廣: 搜索引擎優化是網站推廣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推廣告網站方式。它能為您帶來有效的用戶。不管你是賣服務賣產品還是拉投資。網站的人氣是整個運營中最基本元素。有了流量,才能談賣服務,
最近用百度嘗試著搜索了一下青島幾個著名的菜館,發現對于同一個菜館的信息,很多網站上都有,而且做的大同小異,這些網站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城市門戶的社區論壇的“美食餐飲”頻道,一部分是被網友自發編寫的“XX特色美食不完全手冊”等所收錄,這部分是那些喜愛美食的網友的心血之作,數量不多,一家之言,寫得零碎而有趣。另一部分是這些城市門戶網的美食頻道的搜集所得。
第二類是各種餐館信息的分享網站,如飯桶網、訂餐小秘書、中國搜飯網、搜搜客的訂餐寶,還有就是各大城市的訂餐類網站,主要提供餐館優惠打折與訂桌的各種信息供網友搜索使用,也可以對這些餐館進行基本的輔助性的打分與評論。
第三類是互動點評模式的網站,以第三方的角色,搭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鼓勵網友自發組織并點評各家特色餐館,重在網友的參與性,如大眾點評網、好評網、百評網與食色圈等。此類正是本文所討論的重點,也是被業界所關注的焦點。
第四類是一些生活分類信息網站也以餐飲美食為突破口與側重點,如普加網與口碑網等,這些網站一方面為網友提供著數量龐大的各種生活商務信息,一方面還在特色的頻道分類中為網友開辟點評打分的功能。
而說到點評,有兩個網站是不得不提的,一個是豆瓣網,一個就是大眾點評網。因為這是點評模式在中國的創立者與開拓者,屬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現在業界很多人欣賞楊勃的豆瓣網,其獨創的Flickr Amazon SNS模式的應用,使得這個網站被人稱為“極具張力的用戶自組織型新一代社會化社區”。很多網友被這種應用所折迷,在這里“網友擁有一個網站編輯的權力”,實現了真正的web2.0理念的開放與平等,互助與共享。
與同是第三方點評性質的張濤的大眾點評網相比,豆瓣網似乎更是“有文化人”的聚合地,而大眾點評網則是有些平俗的氣質,一幫被稱為美食好愛者的網友急急吵吵、不明不解地評論著一家菜館的飯菜的口味與價格。
不過,從應用的角度來看,這兩個網站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定位不同而已,都是在用心地做著第三方互動點評模式,并且都已經小有名氣,被眾多的專家學者位拿來解剖研究。
從2003年張濤創立大眾點評網開始,到今天,點評模式的網站已是遍地開花,除去大眾點評網、口碑網、普加網之外,還有眾多的書評影評、汽車手機、數碼電子、旅游等方面的點評網站。其中的豆瓣網是最出色的一個。
提到評論,在三四年之前的web1.0時代,那是少數“評論員”與專家級精英所把持的權利與渠道,我們普通網友幾乎沒有對新聞、書籍、影視、餐館的評論權與平臺陣地,只能在死板的論壇社區里做些不起眼的排名與評論。
這從最初的精英主導式的門戶網站發展的現在草根去中心式的開放性平臺,很顯然這是web2.0泡沫里一個值得追隨的泡泡。不僅是點評模式的樣板網——大眾點評網與豆瓣網整合了博客與維基,甚至是SNS的應用,像普加網與口碑網也基本上走的這條道路,只不過前者注重的是網友的點評,后者注重是網友的發布。
有人把專業做第三方網上點評的網站又分為三種。
比較典型的一類是場所消費,這類網站點評的是餐館、商場、健身場所和旅游景點等消費場所,著名的有大眾點評網、飯桶網和紫頁114等。
第二類是文化消費類,這類網站點評的大多為文化產品,包括博客、書籍、音樂、電影等,著名的有豆瓣網,點評的是圖書、音樂和電影。
第三類是實物產品類。這類網站點評的是有形的消費品,包括汽車、數碼產品等等,其中有汽車點評網等。這樣的分類顯得容易理解,但實際上很多網站的頻道都涉及多種類型的產品。
從數據、網站簡介與網站定位中可以看出,第三方評論性網站一般以某幾個特定消費主體為評論對象,以結構化的形式吸納網友對其評論,聚合網友的觀點與點評,又以可操作的線下運作方式歸納成統一的觀點向公眾提供評論資訊。
這種被稱為草根力量的觀點匯集,使得原本罕有媒體價值的微(Micro)內容就聚合在了一起,積少成多,積沙成堆,匯流成河,并通過一定的編輯原則,將其結構化處理,也正是Wiki理念的現實應用,保證了最終評論的客觀性、群眾性、公正性與實用性,媒體價值與借鑒引導意義也就非常明顯了。
這種被人們所看好的web2.0應用模式,已經被眾多網站發揚光大,業界與風投也非常看好,幾筆投資在成功應聲落地。但還有很多問題困擾著這些點評類網站,最核心也是最首先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用戶分享這些信息呢?也就是如何讓用戶自發地組織并評論這些信息呢?
縱觀很多帶有點評分享性質的網站,除去大眾點評網、口碑網與豆瓣網之外,鮮有做得個性獨特,引人注目,光彩照人的。實際的情況是,大多數是員工去“掃街”或從別人網站上復制搜集餐館基本信息,然后雇用幾個員工進行規模化的點評,網站本身的機制依然是死的,說白了就是用web1.0的觀念做web2.0的事情。
有人分析認為是這些網站缺少最基本的激勵機制,有人認為缺少社區化運作,有人則認為是精神激勵與興趣聚合應用的缺失,所以在框架上都有點評模式的應用景象,卻實質上是餐館目錄黃頁。
我認為最基本的是缺少網站種子用戶,餐飲美食評論雖然每位網友都可以點評一二,但是在利用價值上與引導上卻不敢令人恭維,而雇用員工去規模化點評,則更陷入另一種困境(當然最初的引導非常必要)——用想象去點評,而不是實際消費后點評。
所以,用各種手段與激勵方式來培養一批美食愛好者做為網站的種子用戶,是一條可行之道。利益驅動效果比較好,但不是所有網站都有這種利益驅動的資源,同時利益驅動還會造成用戶過分追求利益,而使信息的質量降低。
有朋友認為,“結合著利益驅動與精神激勵、興趣聚合是種不錯的結合方式”。用精神激勵使一些潛在的種子用戶獲得心理榮譽,使他們愿意分享自己的消費心得,并希望通過分享獲得別人的關注和認。“同時引導其他的用戶,通過信息關注和認可精英用戶們,通過精英帶動草根們的發展,而草根也產生了進步成為精英的渴望,點評分享網站就可以不斷發展壯大。”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有無意義還是另論,但對于任何網站來說,發展一批麥田所說的種子用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只有20%的網友有點評的喜好與欲望,80%的網友都在看,而點評的質量與數量又影響著80%的網友的使用體驗。
分享:再談:分類信息網站盈利方法寫了一篇“分類網站的沒落 好模式不一定有前景”得到了一個“分類信息網站突圍的兩條出路”網友的回應。 “分類信息網站突圍的兩條出路”文中提到的兩條出路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策劃盈利教程-高歌猛進的互動點評模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