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何士友:拓展國內開放渠道成當務之急_站長新聞
推薦:iPad 5或于第三季上市:將比iPad 4薄15%iPad 5或于第三季上市:將比iPad 4薄15% iPad 5的攝像頭規格保持不變,重量在500克左右,將于七八月開始量產。
中興通訊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何士友(模板無憂配圖)
模板無憂 郭曉峰 4月18日報道
在今日的中興手機15周年慶典上,中興通訊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何士友就未來終端發展策略表示,面對未來的挑戰,中興手機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度拓展。
據了解,首先是營銷方面,中興將繼續完善全球的銷售通路建設,并逐步實現均衡發展。何士友透露,中興手機目標是全球渠道(包括電商)銷售收入占總收入超過40%。
而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中興認為首先是精耕中國市場。目前,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單一最大手機市場,中興源自中國,要想成為國際品牌,首先就要在母國市場全面提升。除了推出好的產品外,首當其沖就是通道的建設。
眾所周知,運營商定制模式一直是中興最重要的銷售通道,而未來這個模式中興也希望能夠持續表現良好。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體驗都在發生改變,開放渠道是則自然成為中興國內通道建設的當務之急。
何士友表示,“不論是傳統渠道,還是電商平臺,這個領域中興的影響力相對薄弱,我們期望通過一系列中高端機型的運作,今年這塊的銷售總量能夠達到30%甚至更高。我們將在全國重點區域大力開展終端柜臺的建設工作,今年目標是新建1000家零售柜臺,使之不僅成為銷售網點,也成為消費者線下體驗我們產品的一個領地。”
相比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的拓展中興手機也在加緊提速,但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目前,美國、日本、澳洲等市場依然還是運營商主導的市場,定制化模式成為運營商普遍采取的方式,手機廠商很難提升自身品牌。
對此,中興應對的策略是繼續通過“大國大T”在這些海外市場抓高端市場。一是提高中高端產品銷售占比,二是提高中興自主LOGO產品的占比。中興接下來在今年將在歐洲等多個國家積極推動ODM向OEM轉型,通過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智能手機繼續突破德國、英國、土耳其和俄羅斯等渠道市場。
除了營銷、通道拓展之外,產品本身質量、體驗是任何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根本保障。中興的長遠目標是到2015年中高端產品收入達到40%左右,在產品場面,其力爭創新速度與國際最頂級品牌相比不晚于3個月。目前,中興GRAND S和GRAND MEMO將是中興高端戰略的第一步,未來其還會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相關產品。
其次,未來如何提升產品體驗將是中興手機工作的核心。目前,智能手機發展到現在,產品硬件配置的更新換代速度將逐步放緩,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如何通過產品應用體驗建立差異化優勢,將決定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據了解,中興未來除了進一步深化與產業合作伙伴高通、谷歌(微博)、英特爾等的技術合作,還將在云服務、產品應用、游戲軟件應用布局方面,逐步打造“內容”+“終端”+“運營”的商業模式。目前中興已打造的中興品牌應用商店“匯天地”在線應用和服務平臺已運營近兩年,應用數量已經突破10萬,用戶數突破1000萬。
而說到產品,也不得不提LTE。隨著全球運營商4G的加速布局,電信設備商的“春天”也被認為即將到來。中興是國內第一家推出4G智能手機廠商,目前中興在LTE領域的基本專利數量已經占到全球通信廠商的7%,居全球第一。
有分析人士認為,相信中興在海外的4G經驗和技術積淀,可以為國內的4G終端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但目前國內4G牌照遲遲未發勢必會影響到中興的整體布局。而當正式發牌后,各家手機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擁有了高速的網絡終端體驗將是未來市場獲勝的唯一利器,中興仍需要快速加強這方面的提升。
最后在談到品牌,何士友坦言,“中興在做智能手機之前,基本上品牌宣傳還是以B2B為主,我們更多是和運營商聯合宣傳推廣我們的產品。現在隨著中高端產品戰略實施及開放市場拓展,中興的品牌營銷也提上日程。在今年全世界都在提倡國貨的趨勢之下,我們希望一個世界的中興,首先是中國的中興。”
回顧過去2年多時間,從美國時代廣場發布會,到英國倫敦奧運期間的品牌營銷,再到中國著名導演趙寶剛先生系列劇的植入式營銷,中興一直也在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及親和力。但相比一些更為消費者熟悉的知名品牌仍還遠遠不夠。
據悉,在2013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中興在手機品牌方面將以中國、美國等市場為核心,且品牌預算將成倍增加,品牌措施也會面向年輕消費群體開展一些大型體育及娛樂行銷的方式,其目標是三年內進入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
分享:蘭亭集勢上市估值樂觀 開啟跨國B2C時代蘭亭集勢上市估值樂觀 開啟跨國B2C時代 中國制造在世界范圍來看依舊具有競爭力,而通過B2C的模式直接面向用戶走向國際,可以和Amazon這樣的國際巨頭一較高低,可以創造更高的價值,而不只是淪為血汗加工廠。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站長新聞-中興何士友:拓展國內開放渠道成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