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編輯該做哪些工作?_網絡編輯教程
我們曾經討論過‘優秀新聞編輯應做到的15點要求’處理稿件是網絡編輯的日常工作之一。每天發一定數量的新聞,是一個網站的生命力。下面我們來看看網絡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是什么。所有網編們都可以看看,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能力。
一、新聞的選擇
我們說,網絡編輯工作的核心是“把關”,即根據讀者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來稿進行鑒別和選擇。網絡新聞的稿件來源是非常豐富的,一部分來自傳統媒體及記者采寫和刊載的新聞報道;一部分來自網上的各種渠道(如BBS、網上聊天、新聞組等);還有一部分來自網站記者的原創作品。不管稿件來自何種渠道,都需要經過編輯反復的認真的選擇,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用什么不用什么稿件,不僅能夠衡量編輯個人水平的高低,而且體現了一個網絡編輯思想和方針。常上網者都有這樣的體會:一些主流媒體辦的新聞網站堅持嚴格把關,我們在網上看到的新聞不僅能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而且真實、可信,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和可讀性。要嚴把新聞篩選關,除了網絡媒體要有鮮明的價值取向和嚴格的選稿標題外,作為新聞編輯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質,才能對新聞稿件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取舍。
二、新聞的加工
一般說來,未經網站編輯加工處理的新聞稿件只能是原材料或半成品,只有經過網絡編輯精心整理加工后的稿件才能成為新聞產品進入傳播領域。對來稿進行加工,是編輯最日常的業務,在這方面,網絡新聞的編輯與傳統媒體的編輯并沒有多大的區別。編輯對稿件的加工主要包括對新聞事實的核實、訂正;對思想政治上的差錯的校正;對文字的修改和對辭章的修飾等等。網絡新聞具有“全時化”的特點,網絡新聞的編輯工作也是“全天候”。因此,有時編輯為了搶時間,“蘿卜快了不洗泥”,一些未經認真加工的稿件便有可能倉促地出籠,結果是漏洞百出,慘不忍睹。語法不通,邏輯混亂,錯別字連篇,已成了某些網站的家常便飯。因此,網絡新聞編輯一定要有“精品意識”,在努力增強責任感的同時,養成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盡可能地減少和杜絕稿件中差錯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媒體的編輯一般分工都很細,有文字編輯、圖片編輯、組版編輯、音像編輯等。網絡傳播是多種傳播手段的結合,網絡編輯不但需要具備駕馭文字的能力,而且還需具備駕馭有聲語言和對畫面進行藝術處理的能力,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這就對網絡編輯的文化素質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聞的集合
在網絡新聞的編輯過程中,編輯面對的絕非是單篇的稿件而是多篇稿件的組合,稿件的集合不但可以形成網頁中的強勢,而且可以產生“1+1》2”的系統效應,實現新聞價值的增值。稿件集合的方式有兩種。一種表現在空間上,如編輯為某篇單獨的稿件配置上有關的背景資料或匯集相關的報道,并通過“超鏈接”的方式將它們連接起來,可以幫助讀者釋疑解惑,開闊視野,加深對新聞事件的理解;或者在網頁上把凡是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稿件放到一起,形成專題報道或專欄,引起讀者的注意。另一種表現在時間上,如編輯采用連續報道或系列報道的方式,使對同一主題的新聞事件的報道通過時間的延續和信息積累而得以加強。讀者既可以檢索查詢到這一事件過去發生的狀況,也可以在動態中了解到事件最新發生的變化。以上兩種方式的綜合運用,使稿件的群體優勢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如人民網、新華網等,就經常就最近一個時期的重大事件組織專題報道,這里面既有有關背景的歷史回顧和相關的各種報道,又有滾動播出的事件發展的最新動態。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全方位的報道,正是網絡媒體得天獨厚的優勢。
網絡新聞稿件的集合,還體現在多媒體手段的應用上。傳統的印刷媒體如報紙、雜志中,網絡編輯也常常配以圖片和圖表。網絡新聞中不但可以配以圖片和圖表,而且還可以鏈接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更真實更生動地再現新聞事件,在內容與形式上實現真正的互動。
四、新聞的評價
在傳統的印刷媒體上,編輯對稿件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版面語言”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版面語言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版面位置、空間大小、字體、字號、色彩、圖片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傳達編輯對稿件的評價。
網絡媒體還有沒有“版面語言”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網絡媒體的版面語言主要體現在稿件在網頁的“空間位置“上。一般說來,處于網頁左方和上方的信息強勢較大,因為這部分信息往往最先爭得讀者的“眼球”。所以一般網站都將重要的新聞或頭條新聞放在這個位置。另外,網絡媒體上各網頁之間的關系是分層次的,一些網頁會先被讀到,一些網頁則可能較晚出現,前面的網頁自然比后面的網頁更具強勢。主頁是讀者最先瀏覽到的頁面,因此,大多數網絡媒體都在主頁上設立了重要新聞一欄,而一般性的新聞則安排在稍后的網頁里。這樣,讀者能從閱讀的順序中體會到稿件重要與否。傳統的印刷媒體中標題的字體大小、排列方式、色彩等手段,也在網絡新聞的評價中應用。如新華網的頭條新聞的標題就通常采用了比其它新聞標題大得多的黑體字;再如,搜狐網的新聞報道中,最重要的幾條新聞標題的顏色通常是紅色,在其它新聞藍色標題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醒目。有的網站在發布新聞時,還由編輯在該新聞標題的旁邊直接貼出評價或示意的符號。如“NEW”,表示該新聞剛剛出爐;“COLL”,表明該新聞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或新聞價值;“!”或“★”號,則提醒讀者加以關注。在網上,甚至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把新聞標題制成發光、移動、變換色彩、動畫等效果字符。
與傳統的印刷媒體只強調空間位置不同,網絡新聞還可以以時間為手段來評價稿件。網絡不象報紙有固定的刊期和版面,也不存在廣播電視不易保留的弱點,網絡新聞的內容可以在幾小時內甚至隨著事件的發展隨時更新;也可以根據需要在網頁上保存幾天甚至更久。這些都取決于編輯對該新聞的重視程度。
網絡媒體的出現,給受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信息的自由和方便,舊的“以傳播者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眾為中心”的新的模式所代替。這也為網絡編輯工作既提出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網絡時代,對編輯來說提供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對信息做出有效的處理,提高信息的服務質量才是競爭最有力的武器。因此,網絡編輯一定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受眾服務的觀念,始終把受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用自己創造性的勞動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產品來。
一、新聞的選擇
我們說,網絡編輯工作的核心是“把關”,即根據讀者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來稿進行鑒別和選擇。網絡新聞的稿件來源是非常豐富的,一部分來自傳統媒體及記者采寫和刊載的新聞報道;一部分來自網上的各種渠道(如BBS、網上聊天、新聞組等);還有一部分來自網站記者的原創作品。不管稿件來自何種渠道,都需要經過編輯反復的認真的選擇,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用什么不用什么稿件,不僅能夠衡量編輯個人水平的高低,而且體現了一個網絡編輯思想和方針。常上網者都有這樣的體會:一些主流媒體辦的新聞網站堅持嚴格把關,我們在網上看到的新聞不僅能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而且真實、可信,有較高的新聞價值和可讀性。要嚴把新聞篩選關,除了網絡媒體要有鮮明的價值取向和嚴格的選稿標題外,作為新聞編輯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質,才能對新聞稿件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取舍。
二、新聞的加工
一般說來,未經網站編輯加工處理的新聞稿件只能是原材料或半成品,只有經過網絡編輯精心整理加工后的稿件才能成為新聞產品進入傳播領域。對來稿進行加工,是編輯最日常的業務,在這方面,網絡新聞的編輯與傳統媒體的編輯并沒有多大的區別。編輯對稿件的加工主要包括對新聞事實的核實、訂正;對思想政治上的差錯的校正;對文字的修改和對辭章的修飾等等。網絡新聞具有“全時化”的特點,網絡新聞的編輯工作也是“全天候”。因此,有時編輯為了搶時間,“蘿卜快了不洗泥”,一些未經認真加工的稿件便有可能倉促地出籠,結果是漏洞百出,慘不忍睹。語法不通,邏輯混亂,錯別字連篇,已成了某些網站的家常便飯。因此,網絡新聞編輯一定要有“精品意識”,在努力增強責任感的同時,養成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盡可能地減少和杜絕稿件中差錯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媒體的編輯一般分工都很細,有文字編輯、圖片編輯、組版編輯、音像編輯等。網絡傳播是多種傳播手段的結合,網絡編輯不但需要具備駕馭文字的能力,而且還需具備駕馭有聲語言和對畫面進行藝術處理的能力,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這就對網絡編輯的文化素質和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聞的集合
在網絡新聞的編輯過程中,編輯面對的絕非是單篇的稿件而是多篇稿件的組合,稿件的集合不但可以形成網頁中的強勢,而且可以產生“1+1》2”的系統效應,實現新聞價值的增值。稿件集合的方式有兩種。一種表現在空間上,如編輯為某篇單獨的稿件配置上有關的背景資料或匯集相關的報道,并通過“超鏈接”的方式將它們連接起來,可以幫助讀者釋疑解惑,開闊視野,加深對新聞事件的理解;或者在網頁上把凡是有某種內在聯系的稿件放到一起,形成專題報道或專欄,引起讀者的注意。另一種表現在時間上,如編輯采用連續報道或系列報道的方式,使對同一主題的新聞事件的報道通過時間的延續和信息積累而得以加強。讀者既可以檢索查詢到這一事件過去發生的狀況,也可以在動態中了解到事件最新發生的變化。以上兩種方式的綜合運用,使稿件的群體優勢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如人民網、新華網等,就經常就最近一個時期的重大事件組織專題報道,這里面既有有關背景的歷史回顧和相關的各種報道,又有滾動播出的事件發展的最新動態。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全方位的報道,正是網絡媒體得天獨厚的優勢。
網絡新聞稿件的集合,還體現在多媒體手段的應用上。傳統的印刷媒體如報紙、雜志中,網絡編輯也常常配以圖片和圖表。網絡新聞中不但可以配以圖片和圖表,而且還可以鏈接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更真實更生動地再現新聞事件,在內容與形式上實現真正的互動。
四、新聞的評價
在傳統的印刷媒體上,編輯對稿件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版面語言”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版面語言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版面位置、空間大小、字體、字號、色彩、圖片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傳達編輯對稿件的評價。
網絡媒體還有沒有“版面語言”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網絡媒體的版面語言主要體現在稿件在網頁的“空間位置“上。一般說來,處于網頁左方和上方的信息強勢較大,因為這部分信息往往最先爭得讀者的“眼球”。所以一般網站都將重要的新聞或頭條新聞放在這個位置。另外,網絡媒體上各網頁之間的關系是分層次的,一些網頁會先被讀到,一些網頁則可能較晚出現,前面的網頁自然比后面的網頁更具強勢。主頁是讀者最先瀏覽到的頁面,因此,大多數網絡媒體都在主頁上設立了重要新聞一欄,而一般性的新聞則安排在稍后的網頁里。這樣,讀者能從閱讀的順序中體會到稿件重要與否。傳統的印刷媒體中標題的字體大小、排列方式、色彩等手段,也在網絡新聞的評價中應用。如新華網的頭條新聞的標題就通常采用了比其它新聞標題大得多的黑體字;再如,搜狐網的新聞報道中,最重要的幾條新聞標題的顏色通常是紅色,在其它新聞藍色標題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醒目。有的網站在發布新聞時,還由編輯在該新聞標題的旁邊直接貼出評價或示意的符號。如“NEW”,表示該新聞剛剛出爐;“COLL”,表明該新聞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或新聞價值;“!”或“★”號,則提醒讀者加以關注。在網上,甚至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把新聞標題制成發光、移動、變換色彩、動畫等效果字符。
與傳統的印刷媒體只強調空間位置不同,網絡新聞還可以以時間為手段來評價稿件。網絡不象報紙有固定的刊期和版面,也不存在廣播電視不易保留的弱點,網絡新聞的內容可以在幾小時內甚至隨著事件的發展隨時更新;也可以根據需要在網頁上保存幾天甚至更久。這些都取決于編輯對該新聞的重視程度。
網絡媒體的出現,給受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信息的自由和方便,舊的“以傳播者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眾為中心”的新的模式所代替。這也為網絡編輯工作既提出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網絡時代,對編輯來說提供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對信息做出有效的處理,提高信息的服務質量才是競爭最有力的武器。因此,網絡編輯一定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受眾服務的觀念,始終把受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用自己創造性的勞動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產品來。
相關網絡編輯教程: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網絡編輯教程-新聞編輯該做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