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編輯如何做好網絡專題的關鍵點_網絡編輯教程

      編輯Tag賺U幣
           今天應部分網絡編輯朋友的要求講專題的問題。其實作為傳統媒體的編輯一般的工作是編輯記者發回來的稿件,在版面上以合適的位置來體現。而網絡編輯則可以理解為放大了的傳統媒體編輯,網絡編輯幾乎沒有版面限制,所以專題的制作就可以理解為一種放大的編輯工作。這與網絡的性質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在網絡上快節奏是主旋律,所以專題可以理解為一個版面的縱深擴展。
      那么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我們為什么要做專題?那為什么要做專題呢?實際上我的理解是把平面的做厚。網絡有無限的縱深,只有做厚才能讓一個事件立體起來
      因此專題的流程我理解為這樣,發現選題——匯總資料——填充資料——延展資料——展現獨家。我個人認為,第一點和最后一點最重要,也最能看到一個人或一個媒體的功底。善于發現的眼睛,善于表達自己的獨立的觀點最重要。
           其它的所謂版面和結構無非是錦上添花,而不是核心,自己的獨特視角和觀點是核心。我下面舉一個例子。
      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個事件,就是科比在單場拿到了80多分,這個事件出現后,很多地方都做了專題,但我發現網易的專題很特別。他們先做了一個專題,是將科比縱向比,與歷史上的單場拿高分的人比較,但是這個效果一般,隨后網易跟進了新的一個專題,標題就是“科比PK神”,而這個神就是喬丹,網易很巧妙的把這兩個最有人氣的人放在了一起,而且在標題上已經隱晦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那就是科比還是人,而喬丹是神。
           所以說在定位上,網易的編輯很準確,讓人稱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編輯也是有觀點,有傾向的,但是關鍵是你的觀點和傾向是站在網民的角度的,因為你的用戶就是網民。
             那什么樣的選題是好的呢?我覺得獨特、獨家、以小見大、切入另類,就是好選題。這點上看好的專題是以事件表達觀點的,假如只停留在事件上,那就是垃圾專題。
      例如盛大曾經收購過新浪的股票,假如只是報道這個過程就沒有太大的意義,而如果闡述了背后的東西,例如:盛大的娛樂身份與新浪的媒體定位;或者陳天橋的個人政治訴求;或者為什么是新浪而不是其它五大門戶,等等,那就有意義多了。
      網絡編輯要學會逆向思維,不要總隨著大眾的思路走,你們要記住你們是最優秀的那一群,你們當然要比大眾看得更遠、更深刻。
        定好選題后,就是收集和整理資料,在這個環節,網絡編輯要學會利用自己有的資源,最好是獨家的,因為一個專題中,獨家的成份至少應該在25%以上,否則就是一個二流的專題。
        說到獨家不僅僅是說獨家采訪,你的獨家評論,獨家分析,也都算是獨家的。
        有些網絡編輯擔心自己的分析和評論能力,那么你可以考慮直接電話或當面采訪一些專家,讓這些專家來說。開始總是很艱難,但是當你一個一個建立好聯系以后,你就容易了。而且這個資源是你自己的,別人帶不走的,你要是轉媒體了,這是最重要的資源,假如你不打基礎,那你就只能永遠做“人肉發貼機”。
      獨家資料其實在我看來就是獨家資源和獨家的人脈,這點是很重要的,至于如何找專家有一個竅門。可以多看網絡上的一些評論和報道,看哪些專家接受過采訪,一般接受過網絡采訪的專家都是比較活躍的,也能理解網絡,你就可以找這樣的,他們一般也愿意接受你的采訪。要是網絡上沒有,那就看報紙上的,也有一部分人愿意接受采訪的,完成了資料的收集和填充以后,就是資料的延展,這點是盡量和自己以前做過的專題和一定的聯系,避免做一個專題就只是孤立的專題,而且這樣也勝過簡單的延展一些文章。
        最后我稱為“展現獨家”,其實應該是收尾、細化的工作,還有比較重要的是最好能以一個一貫的身份為整個專題做一個收尾的評論,哪怕只是簡單的幾句話點評,也是你在評論上邁出的有價值的一大步。
        這些是整體的結構,當然由于是網絡編輯,在做專題的時候,你還要考慮到整體結構,那整體結構的標準就應該是,逐層深入、不拘一格、方便網友,三個標準。方便網友,你的專題是面向網友的,所以當然要考慮到網友們的閱讀習慣。逐層深入,專題內容精深,一般網友的能力是有差距的,所以要把大眾最有興趣的部分放在上面,依照從上到下的結構,逐漸縮小到小眾。不拘一格,網絡是新興事物的代表,只有走在前面才有機會,網絡編輯應該把自己看做是精英,記住,不是版面和結構決定你,而是你決定版面和結構!

      來源:模板無憂//所屬分類:網絡編輯教程/更新時間:2012-06-06
      相關網絡編輯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