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跑會開始:網絡媒體編輯修煉入門秘笈_網絡編輯教程
為什么消息總是由某些人、某些媒體發布?為什么他/她總是挖出獨家的好消息?一天部門開會,我們討論了這樣幾個類似的問題。沒有唯一的答案,也沒有準確的答案,但好在大家都在行業多年,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網絡編輯經驗。做媒體,逃不脫3個層次。
一是資源。資源很簡單。新人進來,或進入新的領域,第一要務就是收集相關人、相關企業、相關專家的聯系方式。老編輯老記者們,一打出電話就可以拿到消息,就是拜資源豐厚之賜。
一是信任。同一個消息,為什么對方愿意和某人、某媒體聊,而不是你?資源易找,信任難求。只有和對方建立起這層信任關系,他知道你不會亂寫,不會曲解,不會故意設套去害他。冒著危險給你獨家信息,知道你不會賣他讓他陷入尷尬。認真,敬業。對方才會愿意和你敞開心扉來溝通。
一是理解。如何讓獨家消息、好的消息源源不斷匯聚到自己這來?信任到位了,只代表我找到對方,對方愿意告訴我。卻并不代表消息和新聞人物會來主動找自己。因此,想要做到這點,就需要靠自己對行業、對產業、對企業、對人物的理解。來句大白話:當你是最棒的那位,他不找你還能找誰?
理解之難,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深入。今天,我們大部分行走在資源與信任這兩個階段上。日常的一些小事件,卻可以幫助我們盡快達到“理解”這個層次。就以跑會為例來聊聊吧:
哪個編輯不跑會?如果細心觀察,好編輯與記者跑會,一般都有幾大程序可言。拆解可見如下:
一是摸底。
接到會議邀請函后,去電(一般公關也會來電確認),這時就可以詢問會議要點、嘉賓名單、事件背景等要素。這些要素一般沒有什么起眼的地方,但一碰到大事件,這些往往可以勾勒出采訪重點。做好提前規劃和準備。甚至,發出一個小新聞也未嘗不可。
二是簽到。
簽到也是閑聊的好時機。一般這時我習慣和對方的公關人員、市場總監、副總等人員一一閑聊過去,他們能提供會議以外的許多背景和線索,從中挖出大新聞的幾率非常高。有時,我也會提前鉆進VIP室去,先和對方老總、嘉賓一通閑聊。到這時,所掌握的信息其實已經比其他媒體多了很多。
三是開會。
一般的會議其實有些冗長沉悶,開會的時候很多嘉賓坐在下面很無聊,如果我們悄悄靠上去,小聲和他們聊聊,會有很多不錯的收獲。不過,即使被拒,約他們接下來的采訪時間,或者要手機號等過程就會變得順理成章,嘉賓一般會很配合。
四是提問。
毫不猶豫,第一提問。多多提問。由于前面三個步驟,你已經掌握了很多獨家的、深入的信息,這時再問出兇猛的專業的,或深入的問題,臺上的高層會很吃驚,他會記住你。
有時有些公關人員會希望你幫忙提問一個問題,沒關系,爽快答應。因為這意味著,你鐵定有個提問的機會了。這時就重新看問題,將他深入轉化,加上自己的種種疑問,再問出。
五是專訪。
一般發布會,其實都有安排專訪。第一個流程摸底中你就應該問出了這個消息,并提出要求,自己也希望能夠加入專訪。對方或會答應,或不答應。面對不答應的時候,我就提出只聽不問,爭取進入的機會。在現場的感覺很棒,不是嗎?還有一個環節則是到發布會結束的時候,這時還有機會能加入到專訪中去。那就是直接跟著進去。這時對方其實不大好意思攔你了。絕對的經驗之談。
六是比稿。
寫完稿件,其他媒體也都發布了,那么讓我們都找出來,一起對一下吧。為什么《21世紀經濟報道》能寫的這么兇猛?為什么《財經》的信息源能這么豐富?為什么《北京晨報》的角度這么好?對比一下,其實很多問題已經不言自明。這是補充短板,學習同行的好機會。同時,也能發現諸多新的線索。
七是跟進。
大凡一個行業與領域,事情都是縱橫往來,左右纏繞。所有事件其實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因此,在第六個步驟中看到的新線索,就可以繼續跟進。還記得開會環節中留下的專家/嘉賓的聯系方式?或者其他積累的專家、企業家、業內人士的聯系方式就派上了用場,電話他們求解新的問題。他們會很樂意告訴的。多半都是這樣。
因此,一個小小的跑會,就讓我們能從“拿到更多資源”,與嘉賓/專家、企業、企業高管建立更多互動機會,從而“獲得信任”的機會,到透過他們反復在不同場合、環節中告訴我們信息與緣由,“建立對事件、行業新的深入的理解”,這一個環節。
跑會是其中方式之一,拿出來展開說,且當入門交流。當然還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下次有機會可以繼續深入探討這點。都是經驗之談,不見得對,也希望大家都一起來交流。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網絡編輯教程-從跑會開始:網絡媒體編輯修煉入門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