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編輯的職業道德守望_網絡編輯教程

      編輯Tag賺U幣
      網絡編輯的職業道德守望
           恩格斯說過,每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這是指職業特質而言。師德曰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醫德曰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商德曰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可見職業道德是與社會分工聯系在一起的,是與職業的社會作用、社會功能、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的,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守的道德。
           編輯職業道德是指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們在出版物編輯出版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它是職業道德要求與編輯職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既符合社會主義道德的普遍要求,又具編輯職業的特征。它是編輯應具備的生活、工作準則以及行為規范。
           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綱要》中對職業道德的表述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這 20個字適應于各行各業道德的普遍要求,編輯職業道德也可歸納于其中,但根據新聞出版行業的特點,對編輯職業道德的基本認知應更注意其特征。
           1.編輯職業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當然,也是社會主義編輯職業道德的核心。《國際新聞道德信條》(草案)也提出:職業行為崇高的標準是要求獻身于公共利益。道德的中心問題是個人同他人、個人同社會集體利益的關系問題。普列漢諾夫就說過,“任何道德都是以或多或少的自我犧牲為前提”。為人民服務作為編輯職業道德的核心,就是要求我們熱愛人民,對人民負責。編輯應該是一個能夠為他人服務,具有為社會奉獻精神的人。編輯是一種承傳文化、塑造人的靈魂的崇高而光榮的職業,它給人以職業榮譽感,但同時它也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是很艱苦、很細微的工作。編輯通過默默的勞動把作者的勞動成果盡可能完美無缺地奉獻出來,故有“為人作嫁衣”之說。從這個意義說,編輯還是一種服務性工作,編輯在具有榮譽感的同時必須具有奉獻精神。韜奮獎為什么成為我國出版工作者的崇.高榮譽?是因為它以出版人的豐碑——鄒韜奮先生名字命名。毛澤東同志曾為韜奮先生題詞: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鄒韜奮式的精神,這就是他所以感動人的地方。作為編輯,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就要具備韜奮精神。
           2.編輯職業道德第一落腳點是正確地發揮編輯的選擇功能
           編輯活動的本質和特征,是其選擇性和加工性。選擇性是第一功能。正如美國資深編輯威廉斯所說的,編輯的第一角色應是“搜獵者”。編輯在大量的文化資源中搜尋、選擇最有價值的部分經過加工向社會傳播,影響人們的思想,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時候編輯的職業道德境界就影響著編輯的選擇行為。
           編輯應懷揣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選擇對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積極健康影響、對人類物質文明建設起推動作用的資源作為工作對象。我們的前輩出版《紅巖》、《青春之歌》等等影響幾代人,湖南出版的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方面的圖書對解決我國和世界的糧食問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選擇,并不排斥出版物的商業功能,但在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上,社會效益是放在首位的。有些編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放棄社會責任,選擇了庸俗低下誨淫誨盜的東西,選擇思想傾向錯誤甚至反動的東西出版,損害人民利益、國家利益,這是編輯職業道德所不容的。資本主義國家有思想有道德的編輯人也非常強調這一點,如美國青少年讀物出版社總裁兼總編輯福格曼在談到少兒讀物出版時說過:“一本好書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影響他們對于事物的感覺和看法,參與兒童讀物編輯的過程不僅僅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且是很重要的責任。”西文諺語中更有激烈的闡述:“印行有害之書者,死后尚應受罪于墓中。”我國的出版史中對職業道德問題也有記載和論述。職業教育的先驅陸費達先生在他的《書業商之修養》的文章中提出:“出版工作者的人格可以是最高尚、最寶貴,也可以是最卑鄙、最齷齪的。”他尖銳地指出:“若為謀利而編輯出版誨淫誨盜的書籍,則比捉刀殺人還要利害。”新聞出版編輯的選擇,不僅注重出版物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還要注重其科學性,其中就包括真實性。今年6月山西發生繁峙礦難,11名記者收受賄賂,受到嚴肅的處理。忠于職守,客觀公正地反映事實,是記者編輯的天職。為金錢而選擇虛假,是新聞出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要求所不容許的。
           3.編輯職業道德是影響出版物編校質量的重要因素
           職業道德的首條就是愛崗敬業,編輯的敬業精神表現為對書稿編校質量的負責。朱熹說過:“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近代大編輯家、商務印書館創辦人之一張元濟就是專心致志的典范。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二十四史謬誤不少,他主持編纂百納本《二十四史》,為求得圖書的質量,尋覓善本,走遍國內所有的藏書樓,抄錄、攝影、比較、甄別,真是嘔心瀝血。這部二十四史3301卷,820冊,編完后,張元濟先生一頁頁校對三遍,付印時一頁頁簽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負責。他從事編輯出版工作60年,任何事情都認認真真,一絲不茍。鄒韜奮先生也說過:“我不愿一字一句我所不懂或不稱心就隨便付印。”“看校樣時聚精會神,就和寫作時一樣,因為我的目的不讓它有一個錯字。”這就是編輯的敬業精神的體現。我們周圍有不少平凡的編輯具有這種不平凡的精神。有一少兒知識讀物編輯,在審讀稿件時,對描述駱駝走路的樣子拿不準,駱駝四條腿是如何邁步的?為此,他專門跑到動物園去觀察,他說絕不能讓孩子得到的是謬誤的知識。
           編輯的功能除了選擇性,就是加工性。所以對稿件編輯加工,要對其思想內容、語言文字諸方面高度負責。如果粗制濫造,錯誤百出,錯別字連篇,誤人子弟,就違背了編輯職業的本質功能,是不道德的。另外,職業道德是行業道德,是與行業競爭聯系在一起的,高質量的圖書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編輯要編出高質量圖書,就必須有敬業之心。
           4.編輯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正確處理三元關系
           作者、編輯、讀者是一個三元關系。職業道德要求編輯熱情、真誠地對待作者,尊重作者的人格、著作權,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對其稿件作出客觀的評價,不打殺,也不“捧”殺。要幫助作者修改、完善稿件。因為大多作者是寫自己熟悉的東西,不一定了解市場、了解讀者需求。編輯要起協調和搭橋作用。稿件修改時,如與作者發生分歧,也不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以“權”挾人,不能以謀利放棄原則。在交往中,不能利用編輯權力謀私利,不得剽竊作者勞動成果。市場經濟條件下,要重視作者名氣對市場的號召力,重視名家,但也不能以名取人,稿件取舍要出于公心。要具有發現扶持新作者的觀念和善良之心。許多編輯經過自己的努力使名不見經傳的作者成為非常有影響的人物,使其作品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而這些編輯在其榮譽的背后默守著編輯謙虛謹慎的操行。編輯的這種奉獻精神、這種德行和與作者交往中的誠信,往往是穩定擴大作者隊伍,獲得更多更佳出版資源的力量。
           目前,我國出版界與國際上的版權貿易日益擴大,購進的版權已成為我們重要的出版資源。什么因素影響出版社的版權貿易?其中重要一條就是誠信。我們在國際交往中要不亢不卑,要遵守游戲規則。而我國目前不少出版人在與國外版權所有者的交往中,不重信譽,不履行合同,或拖欠版稅,或隱瞞印數,或報價失實。報價適當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學問,更是一種編輯職業道德的反映。
      編輯對待讀者,要熱情服務、誠信公平。為人民服務就體現在為讀者服務。編輯要了解讀者需要,編撰他們需要的讀物,為他們提供真實信息,不炒作,不搞虛假廣告,訂價合理,滿腔熱情對待讀者來信。欺騙讀者是編輯職業道德所不容的。
           5.編輯職業道德的重要表現之一是團隊精神
           出版物的生產從市場調查——選題設計——編輯加工——生產物化廠—宣傳銷售——貨款回籠——市場跟蹤,整個經營過程需要許多人共同勞動。無可置疑編輯工作是其全過程的中心,編輯的勞動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基礎的要素,但不是惟一的。正如一臺演出,前臺表演的演員是最重要的,但舞美、燈光、樂隊、音響服裝、化裝等等也是絕不可少的,全體演職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臺節目。因此,身為編輯,要善待同仁,對搞出版生產的同志,對搞發行的同志,對印制單位的同志,對社內從事其他綜合性服務性工作的同志要尊重,并充分理解他們崗位的重要性和作用。要團結、友愛、互助,不能把榮譽成績全看成是自己的。同行提倡正當競爭,反對為他人設障礙,無端破壞他人聲譽。北京有一家大公司招聘職員,根據專業需要,請不同專業的四位專家背靠背出考試題,結果四位專家出的試題各有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出了一道相同的題:你對團隊精神有何認識?可見團隊精神是多么重要。它是一個集體的黏合劑,是工作環境良好、和諧的基礎,是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行為的思想前提,是必不可少的保證出版業發展的合作精神。
           6.編輯職業道德內涵之一是正確的義利觀
           中國自古就有“義利之辨”。我們社會主義的義利觀是“把國家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編輯職業與“名、利”二字緊密相聯,因此正確的義利觀是編輯職業道德的重要內涵。編輯應堅持社會主義義利觀,把自覺堅持社會主義義利觀與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結合起來。編輯中有不勝枚舉的動人故事。如有一位資深編輯,幾十年編了幾百本書,許多書稿上記錄著他批注改稿件的密密麻麻的文字,但幾十本書上作者署名均是他人。有人問他有何想法,他說:編好書稿是我的責任,我愿做塊無字碑,在人家的榮譽和快樂中也有我的快樂。這便是一個編輯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還有一個兩句留言的故事。一個編輯為一部長篇小說的編輯出版嘔心瀝血,后來這部小說及作者名聲大振。作者拿了稿費覺得心里不安,認為編輯花的心力實在不少,便寄去一些錢,留言處寫上:“請笑納,請理解。”編輯收到后,覺得心里不安,認為不能分作者稿費,便退寄回去,留言處寫上“請收回,請理解。”這里充滿道德感的兩份短箋。這是值得倡導的精神楷模。當然強調道德義務、道德責任并不排斥道德生活需要,并非無視義務和權利的對等性、否認市場經濟中個人利益驅動機制。我們應該義利統一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把對社會群體利益的關心和責任與對個人利益的追求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出版業市場運行的優化。
           當前,編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業道德經受著很大的考驗。在太多的誘惑下,為獲取經濟利益而犧牲社會效益,參與非法出版活動,內外勾結犧牲集體利益,近乎職業欺詐,不守誠信等等道
           德失范行為確有存在。義利觀的模糊、人生價值觀的世俗化使編輯職業道德建設成為愈來愈重要的課題。
           職業道德的建設需要教育,需要法律,需要輿論監督,需要道德環境,但最重要的是必須加強自我修養,因為道德是需要自律的。要充分調動外制力(主要是社會評價和立法監督)、內制力(主要指團體道德訴求和氛圍)、自制力(主要指編輯自身的控制自我和優化自我)來調節編輯職業道德行為,使編輯在學習和實踐中將編輯職業道德變成一種自覺的內心要求,一種堅定的道德信念。如果我們的編輯隊伍職業道德達到這種層次,這支隊伍將是一支出類拔萃的隊伍,一定能不斷生產出優秀的精神產品,推動社會前進。

      來源:模板無憂//所屬分類:網絡編輯教程/更新時間:2012-06-06
      相關網絡編輯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