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總編輯李甬談:怎樣做好網絡編輯_網絡編輯教程

      編輯Tag賺U幣
           過去我不認同對網絡編輯的素質要求比對傳統媒體編輯要求低的看法,現在我也不會認同相反的看法。對個人來說,只有在個人素質與崗位的匹配度上談這些,才有意義。
          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作業模式、媒體特點不一樣,對編輯的素質要求的確各有側重。
          目前,網絡編輯基本上是在傳統媒體的成稿基礎上工作,在新聞判斷力和文章編輯能力兩者之間,前者對網絡編輯來說自然更重要。在文章編輯能力方面,出于版權和投入產出比方面的考慮,網絡媒體并不經常對傳統媒體的成稿做細膩的再加工,而更多采取粗線條甚至是模板化的再處理,相應地也更看重大刀闊斧的編輯能力,而不是細膩的編輯創意能力。
          如果網絡媒體渴望創意,那一定是“大”一點的(相關批量工作的)創意,而不是單次應用的創意。網絡媒體的信息處理任務如此海量,表現方式如此多樣(多媒體加互動),而且完全沒有版面限制,這意味著網絡編輯的工作可以是無限的。但人力有限,注意力仍有優先次序,這個矛盾只有通過模式的創新以及工作的取舍來解決。決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下,其實就是通常所謂的“策略思維”。對久已成形的傳統媒體,可能只有總編輯才面對“策略思維”,而網絡媒體在選擇頻道主管時必須考慮這一能力。因為需要經常做出策略性的決定,所以,網絡頻道主管的工作會充分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傳統媒體的部主任,選A和選B,績效不容易出現60分和90分的差別,在網絡媒體,則很可能是20分和90分的差別。一線編輯“策略思維”突出的,在網絡媒體也會比在傳統媒體更容易獲得注意。
           網絡編輯更容易建立起一項重要的能力:對用戶真實需求及互動反應的感知能力。一條新聞有多少點擊,有多少跟帖,在網絡媒體上能實時看到。網絡編輯經常會設計一些互動環節,這些設計有多少網友參與,也能實時觀測出來,可以與自己的預判對比。而傳統媒體編輯則主要靠猜測,慢慢摸索。尤其是網絡媒體上還有像社區這樣的用戶自組織的內容和互動行為,網絡編輯就更容易了解到用戶的真實需求和行為習慣。這是網絡編輯最寶貴的財富。近幾年來,傳統媒體的編輯開始進入網絡媒體,有不少人入職之初在這方面跟不上趟。因此,這個能力也被很多網絡媒體主管叫作“互聯網感覺”。這個詞并不那么確切,我認為傳統媒體的編輯同樣需要這個感覺,只是在傳統媒體,這個感覺更難建立也更難驗證,不能作為一個重要和明顯的崗位要求。
          網絡編輯在素質上或許更要求均衡性(或用合作能力來替代)。傳統媒體的工作由一件件獨立署名的工作組成,會被一些有強烈個性的人視為難得的棲身之地,而網絡編輯的工作包含更多的合作,編輯的個性特征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了。(作者為網易總編輯)

      來源:模板無憂//所屬分類:網絡編輯教程/更新時間:2012-06-06
      相關網絡編輯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