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編輯的素質與責任_網絡編輯教程

      編輯Tag賺U幣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的依附性也在日漸減淡,已然坐穩了“第四媒體”的位子,其社會影響力也為上到總書記下至普通百姓的社會所承認,網絡媒體的發展大勢已然被討論的非常樂觀。作為一個獨立的媒體,網絡媒體區別于其他媒體的不僅是載體的變化。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編輯作為網絡內容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其個人素質對媒體本身的影響要深遠和直接的多,這一方面由于傳統媒體內部制度和工作流程都比較成熟,編輯風格基本穩定,編輯個人發揮的余地有限;另一方面是網絡媒體需要編輯快速處理大量信息,在對其他媒體已發布的海量信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象傳統媒體那樣進行反復的審稿。在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網站的某些欄目雖然頁面未變,可是稿件風格突然會發生變化,這一般都是伴隨著采編人員的更換所引起的。為了盡是減少網站內容風格隨著編輯個人喜好的大幅變化,近兩年眾多網站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借鑒傳統媒體的經驗,嚴格區分采稿和頁面組版編輯、實行頻道負責制,有的網站還挖來具有豐富傳統媒體采編經驗的人員負責版面上稿,這實際上也反應了網絡媒體的管理者對網絡媒體的媒體屬性認識的回歸,也是對網絡編輯職責認識的深化——網絡編輯的職責的回歸。

       

             網絡編輯的職責的回歸

             當我們不再把眼光集中在“網絡”這個詞上時,網絡媒體的媒體屬性就會被逐漸凸顯出來。網絡媒體作為一種媒體形式,在本質上與其他傳統媒體并無二致,對網絡編輯和傳統媒體的編輯要求的基本標準和原則也必然是相同的。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到,二者間如果說有所區別的話,那也是互聯網的發展對網絡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表1)可以看出,網絡編輯的工作職責和傳統媒體編輯基本相仿,但一直以來網絡編輯卻被認為是一種低水平要求的工作,不能與傳統媒體的編輯工作相提并論。眾多的網絡編輯也在日復一日單調的工作中試圖擺脫“網絡搬運工”這一標簽。究其原因,不能不說在很大程度是由于網絡媒體以犧牲質量來換取它所標榜的海量信息的。因此,需要將處理海量信息處理工作通過技術手段交給機器完成。在全天候滾動更新的網站上,既要保證迅速處理海量的、幾乎是全媒體的信息,又要保證辦網質量,依靠僅具備普通操作技能的網絡編輯顯然不可能,網絡編輯還要成為——網絡媒體意義上復合型人才。

       

             網絡媒體意義上復合型人才

             傳統媒體所要求的復合型人才一般是指既懂新聞業務又懂經營者,而對于網絡媒體來說,復合型人才有著不完全一致的內涵。較高的政治素質、豐厚的知識貯備和過硬的新聞素養是任何編輯所必須具有的基本功,但僅具備這些這還不足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網絡編輯。網絡媒體的特點決定了網絡編輯還需要具備:

       

             敏銳的新聞觸覺和理性思維能力。網絡媒體快速和海量的特點要求編輯必須把最新的新聞以最快速度發到網上,但這些傳統媒體的產品對網站來說還是缺乏組織的初級產品,它們來自不同媒體和渠道,相互之間主次關系并不明確,要從這些龐雜的信息中迅速判斷其新聞價值,需要編輯具有敏銳的新聞觸覺,對媒體自身的定位要有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保證適合網站需要的新聞被以適合方式被呈現出來。

       

             嫻熟的新聞綜合操作能力。網絡編輯在對新聞素材進行再加工,以適當的形式推給網民并吸引網友參與到新聞的討論中以放大新聞的正向效應,這實際上就是網站的原創活動,這種原創包括圍繞新聞事件設立專題、開展媒體聯動、網絡調查、網友動等對新聞產品進行推介,它需要編輯具有嫻熟的網絡新聞操作能力和網絡社交能力。網站的頁面內容在不斷的更新,每一次更新就是一次新聞策劃。一個成功的新聞策劃,事前都經過精心謀劃。網絡編輯對網絡新聞傳播的特點和規律的駕馭能力決定著網站內容的成敗。

       

             較高的采編設備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傳統媒體分工較細,文字美工和技術人員并不交叉,網絡媒體的編輯往往身兼數職;傳統媒體在報紙定版和節目制作完成時編輯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了,而網絡媒體到此只能算完成一半,這是由于網絡媒體是依托于互聯網、依賴于一定的技術界面。網絡編輯不僅需要熟悉各種采訪設備和音視頻采集處理設備,還需要掌握相關素材的處理和網頁制作能力,需要通過技術系統對新聞頁面、跟貼等進行跟蹤管理,不斷延伸新聞產品的壽命,發揮出網絡媒體的本來優勢。

       

             更高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感。網絡媒體需要處理的信息量遠遠超過傳統媒體,編輯工作中“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象在每家網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另一方面,網絡媒體的受眾和影響力在日漸擴大,內容上的任何偏差和失誤都可能被十倍百倍地放大。因此網絡編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必須具有更加強烈的道德心和責任心,對經手的每一條消息負責。樹立起精品意識,對每一條稿件都要反問一下它是在宣揚什么,它能體現我們的哪些主張?這樣才不失于一個有責任的網絡媒體風范。

       

             作為一個優秀的網絡編輯,不僅要充當好傳統媒體編輯的“把關人”角色,更要當好網絡輿論的引導者。

       

             從把關人到引導者

             網絡媒體的出現沖破了長期以來媒體間的介質壁壘和機構割據,純粹的單向傳播模式今天即使在傳統中也非常少見了,媒體正利用各種方式與自己的受眾展開互動,以穩定自己的影響力。但是傳統媒體無論采取何種方式與受眾進行雙向交流,編輯仍然是處于傳播鏈上的一個中心環節,受眾反饋依然是要通過編輯的把關才得以繼續傳播,傳統媒體編輯的工作內容和方式在變化,但基本定位依然是我們熟悉的“把關人”角色。

       

             網絡媒體開啟了全新傳播平臺,它在某種程度上已不被看作是一個由某個組織辦給某些人看的媒體,而是一個能為受眾提供相互間信息交流的平臺。網絡編輯在這里雖然還充當著“把關人”,對信息進行過濾,但一方面實時的互動信息也影響著編輯對新聞的選擇,另一方面受眾互動的內容還在不斷補充著新聞信息、傳播網民個人觀點,起著與新聞信息本身可能并不一致的傳播效果。

       

             網絡媒體發展的初期,人們容易簡單地在點擊量和影響力間劃等號,網絡媒體的技術特點又使得它能夠掌握新聞頁面實時瀏覽情況,導致在內容編輯上出現一味迎合受眾的傾向,頻繁出現了網絡新聞造假、低俗之風等現象,這不能不說是對網絡編輯角色認識不清的結果。

       

             由于網絡媒體在傳播方式上復雜性,要把握好網上正確的輿論導向,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把關人”的位置,還要進一步去當好網絡輿論的引導者。編輯工作通過對素材的把關,把這些信息整合成一定形式的新聞產品提供給網民,網民隨之作為傳播鏈條上的一環出現在這一平臺上,網絡編輯作為輿論引導者的地位才更加凸顯出來。編輯不能只跟著受眾的口味走,應該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主動對在傳播平臺的各種信息作有效地引導與控制。

       

             網絡編輯是網站的眼睛和內容建設的關鍵所在,編輯的素質決定著網站的品味和水平,只有編輯的素質上去了,網站才有生命力,網絡文化也才有了基本的保障。

      來源:模板無憂//所屬分類:網絡編輯教程/更新時間:2012-06-06
      相關網絡編輯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