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編輯:網絡麥田的守望者_網絡編輯教程
目前,全世界上網報紙已超5000家,網絡編輯因此成為網絡麥田的守望者。與傳統媒體的編輯相比,網絡編輯在工作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與之不同的地方,這便注定網絡編輯絕不是傳統媒體的編輯所能替代的,盡管他們之間有一定相似性。
網絡編輯存在的必要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一日千里,泛濫的信息布滿網絡的各個角落。據有關部門的統計,目前互聯網網頁的數量已達8億個,這意味著一個人以一秒鐘一頁的速度瀏覽,也需要25年零4個月才能瀏覽一遍。盡管我們擁有功能極佳、設計完美的搜索引擎,也僅能覆蓋其中的16%。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無組織、無控制的信息已不再是資源,反而是垃圾。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日兩個國家其互聯網上僅有10%的信息被人們利用。面對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人們只能望“頁”興嘆。所以,由專人選擇、提煉編輯的信息對受眾來說更為有用。
美國《電視導報周刊》利潤超過ABC、CBS、CNN、HBO 4家電視網利潤總和,其成功之道正是因為刊登“關于信息的信息”。因此,網絡編輯是人們面對信息賴以依靠的助手,其作用地位在網絡媒體中不容忽視。
現有網絡編輯的局限性
當前,大多數新聞媒體網站都是把傳統媒體移植到互聯網上的,有的網絡編輯就是原先傳統媒體的編輯,他們的思路仍局限于傳統媒介的經驗范圍,網絡版只是簡單地把傳統媒體搬過來,沒有考慮新媒介的技術特征,在形式上并無網絡特色,即便是再好的新聞,再深入的調查報告也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傳播效果。有的網絡編輯則只強調運用新技術對網上信息簡單地進行“Ctrl+C”和“Ctrl+V”的處理,不能發揮原來傳統媒體業已形成的報道優勢和報道風格,其傳播效果可想而知。
內容上有媚俗化傾向
在信息過剩的情況下,為了爭奪受眾眼球而大量運用煽情手段。網上所刊發的一些新聞,標題極盡煽情之能事,網絡編輯為提升點擊率,不惜拿肉麻當有趣,混用符號,造成文本歧義,給受眾的視覺形成刺激,使得我們在網頁中可以見到大量的經過裝扮的“娛樂緋聞”、“奇聞軼事”。
網絡編輯這種一味地迎合受眾獵奇口味的做法,使得今天網絡文化消費表現為一種“類”的傾向,受眾長時間駐足這樣的網絡之中,將逐漸失去對外界正確的評判和分析能力。
網絡傳播優勢未充分利用
借助互聯網得天獨厚的海量,網絡編輯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網絡中建立資料翔實豐富的數據庫。網絡的交互性在其誕生那天起就帶來一場傳播革命,民眾在網絡狂歡已是事實,理論上的傳授界限已不太明確。網絡上的BBS、聊天室比傳統媒體更有利于網絡編輯同受眾交流,即時得到反饋信息,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如果在這里設立一個版主則可以更好地為受眾“設置議題”,起到良好的輿論導向作用。現在網絡編輯大都脫胎于傳統媒體的編輯,編輯的網絡傳播意識尚在形成之中。為了更好地發揮網絡傳播優勢,拓展網絡傳播空間,網絡編輯應對傳統媒體編輯理念進行揚棄,剔除那些不再適用于網絡時代的編輯思想和觀念,避免成為守株待兔式的守望者。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網絡編輯教程-網絡編輯:網絡麥田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