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編輯與網絡編輯職業的區別_網絡編輯教程
有這樣一種情況,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有很多傳統編輯轉身網絡編輯,或者網絡編輯轉投傳統媒體,但都發現工作不像想象中的那樣,同樣都是干的編輯這一行,那么網編和傳統媒體的編輯相比,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呢?筆者既在雜志做過一年多,同時也做了三年時間的網編,現在就將二者相同與不同之處,一一羅列出來。
相同點:
1,不論是網媒,還是紙媒,或者是其它新媒體(例如手機報),既然將自己的職業定位于編輯,那么,做為這個職業角色而言,對現在的文章或者采訪稿進行編輯,整理,加工,潤色,揉合等,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這應該是二者的相同點之一。
2,追求可讀性。不管是什么文章,可讀性是其存在的必要條件。無論你將稿子如何剪裁,最后熔成一個有新聞價值的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
3,對新聞價值的判斷。也就是說你有沒有敏銳的新聞嗅覺?無論你是自己寫新聞還是轉載新聞最核心的東西都是對新聞價值的判斷。你有,就成功,沒有,就不行。
另外附帶說一下:網絡編輯說起來是編輯,和紙媒沒有本質的區別。正因為如此才導致大量傳統媒體的人空降過來,而且傳統媒體的人經過很多年的積累,經驗非常豐富。當網絡興起時,直接用他們的經驗對網絡媒體來說劃算得多。網絡媒體崛起才幾年,幾乎沒有太多的人才。所以主編以上的人大多會從傳統媒體空降。如果你一上來就做編輯,想一路往上升,難度特別大.
以四大門戶為例,新浪總編輯陳彤,他可能是中國第一個網絡編輯,他是從網編一直干起來的;網易的總編輯李甬是空降的;搜狐總編輯于威也是空降的;騰訊網總編輯陳菊紅也是。四大門戶里三家網站的總編輯都是從雜志空降過來的,大家可以看出,這是個普遍的現象。從網絡編輯一步步晉升上去的空間比較少。
不同點
網絡的特點決定了網絡編輯的特點。網絡編輯最大的優點是什么?快速、海量、互動,缺點呢?我覺得最大的缺點就隱藏在優點里面。如果在一方面特別強就,這里就一定有缺點。例如,既然快,就必定淺,追求快速發布,肯定會犧牲文章的質量。想做到又快又有深度,幾乎不可能,這就是致命的缺點。同樣紙媒體的特點決定了紙媒編輯的特點:他們可能在行業縱深性上把握的更為透徹。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傳統媒體是慢,但可以做的透。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個點:
1.網絡媒體大部分都在轉載,或者在跟蹤傳媒的原創。當然網絡也會有一些原創。而紙媒體,基本上都是原創。但同樣的,哪個紙媒敢說自己不從互聯網上淘素材的?
2.網絡新聞淺、短,而不深。陳彤對編輯有個要求,出去采訪不要求一定要寫很長、深度的文章,你要迅速抓住某個觀點要寫文章,一次采訪可能有5個點,那就發5篇文章,并用5個顯眼的標題標出來。要求人像機器一樣,一個觀點配一篇文章,快速,但沒有深度。而傳統媒體呢?恨不得在一個文章里融合七八家子的觀點,最后還要再推出自己的觀點,以表透徹。
3.網絡媒體的編輯,離一線很遠。大家都是整天坐在辦公室,拷貝粘貼,偶爾有個面對面采訪,也是應付差事,對于新聞的背景等很多要素都都丟掉了。
傳統媒體呢?一個月能上兩天班就不錯了,天天在外面跑。接觸的素材自然也深厚了許多。
4.自由性差,大多數網絡媒體是工業媒體,網絡編輯、記者不自由,少創意。記者其實應該是個自由的職業,因為要接觸生活,新聞在哪里你就在哪里,不應該在辦公室。網絡編輯就是在辦公室。
5.追求點擊率,格調下降。網絡現在衡量新聞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點擊率,因此大部分網站追逐PV、追逐瀏覽量,導致很多垃圾信息、只是吸引眼球的東西在泛濫。而深度的東西往往未必能吸引眼球。這導致網站的品味越來越低,作為網絡編輯,個人思想也逐漸消失。
6.普通網絡編輯的可替代性。拷貝粘貼被機器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網絡編輯標準的模式是找文章、拷貝、發布,需要把標題改改、關鍵詞提一下、分類、放到相應的位置等等,但這些完全可以被機器實現。機器能做的事情,還要人干嘛呢?傳統網絡編輯干的活會越來越多被機器替代,這是個趨勢。
7.有一部分網站的流量、編輯是由產品驅動的。打個比方,QQ.com的新聞瀏覽量提升很快,因為有客戶端彈窗。這導致無論做的好還是壞流量都在漲,可能給編輯造成一種假象,產品太強導致編輯失去方向。這類的網站還有很多,編輯容易暈菜,你這樣工作三年以上,例如筆者,基本就暈了。傳統媒體這方面差一點,雖然也有些報紙,規定只是是事業單位都要訂,但是大多數而言,沒有發行量就沒有錢掙,而這發行,實實在在的是來自于傳統媒體本來的魅力。 實實在在的不同點就是這么多吧。大家在平時工作中要多注意、多思考。
我講一個現狀吧,就是現在大家在網絡上的時間分布,作為網編做的有三部分:拷貝粘貼、專題加工跟蹤、原創策劃。大家覺得哪部分用的時間最多?我想應該是第一部分的時間最多,這是現狀,但我相信很快會掉個個兒。應該用最少的精力做轉載工作;多一點的時間做專題、加工、跟蹤,能使你的網站區別與競爭對手;最多的時間用于原創和策劃方面,這是網站的真正生命力所在。比如新浪是最強大的新聞門戶,假設每天有5%是自己的原創,比例雖然小了點,但沒有這原創,就沒有新浪的影響力。既然這樣,大家就該看的清楚,應該多投入時間做核心的東西。拷貝粘貼是為了熟悉行業,做專題、加工也是為了提升自己,不能以此作為重中之重。原創策劃那個層次就是高管都從傳統媒體空降的原因,大家應該看準方向。
媒體發展的趨勢
雖然網絡媒體相對于紙媒不好的地方很多,但確實也有很多好的地方。你們積累的能力,有很多是紙媒比不了的,他們最直接的劣勢是他們不懂網絡。也無法像互聯網這樣及時有效的進行新聞傳播,最主要的一點。紙媒的載體,太過于局限他們的內容表現形式了。并且銅版紙,膠版紙,或者新聞紙,都是要用錢去買的。我也簡單總結了日后的發展趨勢下,有4點:
1.網絡的數據庫概念。傳統媒體完全沒有這個概念,無法滿足種種需求。汽車、手機、財報、股票,都與數據相關,這是網絡的優勢。
2.互動。打個比方,比如你四大媒體,想罵中國足球,網媒可以投票,紙媒只能自己罵。網民十個里面有九個說確實是差,這是民意,但紙媒沒辦法體現。
再比如,失戀了怎么辦,傳統媒體只能寫一堆東西登出來,而在網上你起個話題,會有很多人,很多哀怨的人講自己的故事,這個力量很大。
3.產品化。實際上如果把網絡媒體定義成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話,搜索引擎也是網絡媒體。搜索引擎就是一個產品,新聞也是一個產品。一個產品做好后,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運轉,不需要你天天去鼓搗它。搜索引擎設計好了,你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去維持。
4.版面和欄目。傳統媒體的版面是非常有限的,你很難把一個欄目作為自留地。網絡上的空間卻是無限的,到處都是大家的自留地,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開辟新的欄目去維持,這能使你有個固定的方向去使力。
再講一下現在傳統媒體的現狀,雖然也許傳統媒體有些BS互聯網的淺薄,然而美國的例子擺在跟前,多少大媒體都經營不下去了,轉而去做網絡版。雖然這個現象在中國還不明顯,但是,趨勢是必然的,十年之后,也許等不了十年,會有更多的媒體像美國媒體一樣轉向互聯網。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網絡編輯教程-傳統編輯與網絡編輯職業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