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離價值觀有多遠?_網絡編輯教程

      編輯Tag賺U幣
      教程Tag:媒體價值添加

              用一個“舊聞”來打開本文的話題。將近一個月前的3月25日,網易科技頻道2010新版上線,網易關于改版的新聞稿中的一句話讓我的注意力多停留了幾秒鐘——我們也一直致力于通過專業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輸出頻道的觀點和價值觀。特別是最后三個字“價值觀”讓我條件反射般地聯想到 2008年底,離開百度之后的梁冬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改版視頻節目中對主持人說的話:傳統媒體不能跟互聯網比資訊量,傳統媒體要致力于輸出自己的價值觀。

              隨著網絡媒體影響力日益強大,進一步想輸出價值觀、表現自我,實屬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網絡作為新媒體,其喧鬧和混亂似乎難以讓人將價值觀與其相提并論,慣性思維中,就像梁冬所說,價值觀是傳統媒體的事。

              價值觀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我權且武斷地將其簡化為:贊同什么、反對什么,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如果可以簡化成這樣,那么網絡媒體輸出價值觀,也并不是什么難事。

              門戶網站,一開始都是轉載傳統媒體的內容。按照上面對價值觀簡化之后,它將自己贊同的、喜歡的轉載出來,不就是輸出自己的價值觀了嗎。只不過如此輸出的是二手、三手甚至四手、N手的價值觀而已。

              為了輸出一手、原創的價值觀,有影響力的媒體開始招聘記者到一線現場進行采訪,雖然法律上對于網絡媒體究竟是否有采訪權還沒有明確說法,網絡記者們已經公開工作了好些時日。但這里存在兩個問題,

              一,某主流門戶的編輯告訴我,他們的記者每人每天要寫好幾篇稿子,每月必須上交稿子數十篇,所以每篇稿子都很短,無法創作深度內容。這樣的稿子,更多的是對一些新聞事實進行簡要的描述,倉促的文字難以承載所謂的價值觀。

              二,網絡天生是個是非之地,網絡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喧囂異常、形態各異大小炒作事件,或真或假,讓人目不暇接、難辨是非。這樣的媒介特性讓它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因而無可避免地減慢了“價值觀”這種略帶嚴肅的字眼在其身上生根發芽的速度。

              面對價值觀問題,網絡媒體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用戶需求至上”原則。“滿足用戶需求”是每個互聯網從業者口頭禪,它幾乎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最高精神準則。知名博客劉興亮曾在一篇博文中提到傳統媒體人和新媒體人的十大區別,其中一條是:新媒體人注重的是受眾體驗,傳統媒體人注重的是自我體驗。劇烈的自由競爭,使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必須時刻關注、研究用戶的需求,誰能最大程度滿足用戶需求,誰就能獲勝。而這種思維方式與從自我出發輸出價值觀的思維方式基本上是矛盾的。所以,“用戶需求至上”的精神原則將使網絡媒體在輸出價值觀的道路上顛簸不平、搖擺不定。

              網絡媒體在輸出價值觀問題上,存在種種困難和尷尬,但并非無路可走。在產品設計上下功夫便是方式之一。堆砌著密密麻麻、來自四面八方的各類只為滿足用戶需求和收入需求的信息頁面,絕對不是傳遞價值觀的好地方。如果能夠類似FT中文網那樣,粉紅的底色,略帶莊嚴的黑體字,錯落有致、間距適宜的排版,讓人感受到不俗的氣質。在這樣的地方,你說輸出價值觀,我覺得靠譜。

              另一方面,若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棄“用戶需求至上”、“利益至上”的原則,適度展現個性,同樣是培養價值觀輸出能力的方式之一。這一點在Google身上倒是有所體現,中國大陸有大量的用戶需要Google的服務,但它為了自己“不作惡”的價值觀,寧可退居香港。搜狐的文化頻道和女人頻道,拉來了許知遠、木子美等極具爭議的作家,討論著各種敏感話題,在某種程度上,搜狐(更直接地說是張朝陽)的個性和價值觀在他們身上得以展現和延伸。

              如果一個企業,你看不到它的任何個性,只知道它在瘋狂地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樣的企業,只是一個賺錢機器,沒有任何輸出價值觀的可能,比如,騰訊就有這個傾向。

      來源:模板無憂//所屬分類:網絡編輯教程/更新時間:2012-06-06
      相關網絡編輯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