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編輯: 引領新媒體大發展_網絡編輯教程
21 世紀將是媒體的世紀, 中國在其中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并將由媒體大國發展成媒體強國, 而新媒體無疑是媒體發展的主要動力和引擎。在新媒體大家庭中, 互聯網已由一種信息技術手段演變為在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新媒體, 它無疑是新媒體家族中的代表和核心, 網絡媒體的發展是新媒體發展的風向標。
網編是網絡媒體建設者
網絡媒體是由網絡硬件及其所承載的內容信息組成的。網絡上的內容和信息是一個網站的靈魂, 它直接反映著網站的水平, 也決定著網站的生存與發展。而網站內容信息的設計和建設的任務恰好是由網絡編輯人員來完成的, 網絡編輯是網絡媒體的設計師和建設者。在內容為王的時代, 技術因素固然重要, 但決定網絡媒體成敗的關鍵因素, 主要還是內容, 因此, 網絡編輯的重要性和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和傳統媒體編輯一樣, 網絡編輯時常也被人誤解, 或遭以偏見。比如,有人認為網絡編輯就是“復制加粘貼”的工作, 是簡單的“搬運工”勞動, 是不知疲倦的“小螞蟻”等等。事實上,網絡編輯不僅是技術平臺的運用者、操作者, 也是信息的人文價值的開掘者。從這個意義上講, 網絡編輯不但是新媒體時代的“把關人”, 更是一位思想者。
網編遭遇職業發展尷尬
中國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 最直接的結果是: 導致網絡編輯人才短缺,需求大增, 有供不應求的趨勢, 特別是對優秀的、精英的網絡編輯人才需求更大。據統計目前中國網絡編輯從業人員有600 多萬人。未來幾年內, 網絡編輯需求將呈上升趨勢, 總增長量將超過26%, 比其他各類職位的平均增長量還要高。
作為網絡媒體的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網絡編輯, 一方面人才短缺, 另一方面又遭遇了職業發展的一些尷尬, 主要表現有:
一是職業化標準建設步伐緩慢。2005 年以前, 我們缺乏對網絡編輯進行國家層面的職業化規范和培訓, 也缺乏對網絡編輯工作實施統一的國家層面的標準化。面對迅速發展的網絡媒體, 直到2005 年3 月24 日, 才由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在公示的第三批10個新職業名單中, 將網絡編輯員列入國家職業大典, 同時, 頒布了《網絡編輯員國家職業標準》, 并推出網絡編輯職業資格考試, 考試合格者將獲得《專業技術水平認證證書》, 作為從業資質。2006 年11 月網絡編輯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正式在全國開展統一考試。
二是職業門檻意識有待強化。雖然國家推出了網絡編輯職業資格考試,但是在網絡媒體業界似乎還沒有形成
職業門檻的意識, 而政府又因各種因素暫時還不可能作出這樣的硬性規定。這種職業門檻意識的淡薄, 直接影響我國網絡媒體以及整個新媒體發展的質量和品位。其結果是造成一種非常尷尬的局面: 一方面網站要得到更多更好的編輯人才, 另一方面又難以找到, 甚至不知在哪里尋找。
三是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從網絡編輯的學科背景來看,2000 年以前,各大網站的編輯主力軍多是計算機學科背景的,2000 年以后, 隨著網絡媒體競爭逐漸激烈,“內容為王”的理念被視為網站發展的“圣經”, 有著社會科學背景的編輯逐漸占據主流, 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開始進入網絡大潮, 網絡媒體的人力資源結構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既有新聞、計算機的專業人才,也有中文、法律、財經、歷史、外語等專業的人員。但總體來看, 網絡編輯的專業化程度不高, 無法滿足廣大網民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
四是網編職稱晉級遇到尷尬。就傳統媒體而言, 包括出版行業, 我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職稱評估體系和機制, 這種評估體系極大地調動了采編人員的積極性, 為我國文化大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反觀新媒體, 其發展速度之快, 規模之大, 參與人員之多, 令人意想不到。可是,600 多萬的網編人員,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的職稱評估體系, 這不但不利于網絡編輯人才的脫穎而出, 而且直接影響了整個新媒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基礎。
新媒體大發展的引領者
新媒體的大發展, 從宏觀上來看,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 一是國家政策,二是技術, 三是編輯。
就政策因素來看, 早在2006 年,國家就先后公布了“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文化發展規劃綱要》, 在這三個重要的國家規劃中, 都把數字出版技術、數字化的出版、印刷、復制和發展新媒體列入科技創新的重點。這表明: 中國新媒體的發展, 是有國家政策強有力支持的,這是發展新媒體非常有利的因素。
就技術層面來看, 我國新媒體的技術支撐體系已經比較成熟, 特別是在通訊領域, 技術上不但與國際發展水平相當, 甚至有些技術領先于國外發達國家。這是我國新媒體發展的先決條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 它帶來的只是傳播方式不同, 而非傳播內容的改變。計算機是新媒體傳播的中心環節, 互聯網是基本載體。如果說技術因素是“硬實力”的話, 那么, 編輯因素就屬于“軟實力”。新媒體大發展僅有技術的硬實力是不夠的, 要兩手都硬才行。也就是說, 只有好的內容才能成就優秀的網站。這期間, 網站編輯及主編起核心的作用。
引領新媒體發展關鍵
網絡編輯引領新媒體大發展的問題, 這是一個宏大而復雜的命題。不過,在當下, 最緊迫的、也是最為便利的辦法就是強化國家網絡編輯職業資格認證制度。
首先, 強化政府推動的力度。自2006 年11 月開始全國網編職業資格考試以來, 盡管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努力推動, 但力度不夠大, 這從這些年考證的人數不是很多上可以看得出來, 而且這些年的考生中, 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校學生, 真正屬于網絡媒體的在職編輯人員的不多。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現象。為此, 建議將網絡編輯職業資格考試認證納入傳統編輯職稱考試認證系統, 成為同一考核系列, 實行統一的持證上崗制度以及職稱崗位聘任制度。倘若能實施, 這也將是出版管理體制中出版專業職業資格制度的重大完善
步驟, 既符合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提升出版文化產業在文化創意產業中比重的政策舉措, 也是貫徹實施“大文化、大媒體、大編輯”核心理念的基礎性任務, 這將極大地促進新媒體的大發展。
其次, 強化職業門檻意識。網絡編輯作為一個新職業畢竟時間不長, 無論是業界, 還是學界, 以至于整個社會,對它還有一個逐步認識和接受的過程。但隨著網絡媒體發展速度之快, 人們對新媒體要求之高, 急需提高新媒體的質量和品位, 網絡編輯人才培養和脫穎而出的問題, 非常緊迫。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加強人才的培訓和考試, 另一方面要強化職業門檻意識, 讓人們真正認識到, 網編考證如同律師證考試、會計證考試和教師資格證考試一樣, 這是進入相應職業的一張門票、船票和通行證。這是新媒體大發展的一個制度性的根本保證。
第三, 優化職業資格論證考試的模式。目前的培訓考試模式, 多為單一化的, 屬于“單兵種作戰”, 大多由社會培訓機構, 或由職業院校組織, 既無規模, 又未形成合力。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國家全日制本科院校的相關專業的師生還沒有意識到網絡編輯職業資格的重要性, 相反一些職業院校、民辦院校比較注重。總之, 在考證模式方面,我們要實施多條腿走路, 形成培訓考證的立體架構。
最后, 暢通信息溝通渠道。要通過各種途徑, 宣傳網絡編輯這個新型的職業, 宣傳這個職業資格證書的意義和迫切性, 以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近年來,有關部門組織一些專家分別在廣西、遼寧、湖南、江蘇、陜西等地, 做了大量的網絡編輯職業資格考試巡講活動,實踐證明是有效的。
總之, 中國新媒體產業的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管理手段逐漸完善, 新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 新媒體產業的外部發展環境越來越好。在這種背景之下, 網絡編輯應充分發揮其引領新媒體大發展的引擎和原動力的作用和價值。我們堅信: 有了一大批有素質網絡編輯工作者的引領,中國新媒體的發展會又好又快。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網絡編輯教程-網絡編輯: 引領新媒體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