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Uber性騷擾,到IT祛魅_站長休閑故事

      編輯Tag賺U幣
      教程Tag:暫無Tag,歡迎添加,賺取U幣!

      推薦:自媒體要失望了,信息流救不了你的公眾號
      公眾號是否真的會改版為信息流?目前還沒有實錘,但信息流改版對自媒體而言就像是飲鴆止渴,目前相對封閉、用戶做自主篩選的機制已經被證明是有機會成功的,至少在文字創作上,信息流產品還沒有土生土長的大V出現過。

      自從滴滴打車和Uber中國合并之后,Uber似乎很久沒有進入過我們的視野了。不過就在前幾天,它再一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可惜的是,這次Uber成為焦點不是因為正經業務,而是因為性騷擾。按照女當事人Susan J. Fowler在自己博客上的說法,她2015年加入Uber負責SRE的工作,入職第一天她的上司就對她進行明目張膽的性騷擾。當然這還不是最火爆的,最火爆的是,當她選擇向更高級領導和HR投訴時,得到的答復是“這個人績效很棒,懲罰他并不是好的選擇”。于是這位當事人面臨兩個選擇:要么去其它團隊,要么繼續工作,但可能被上司在績效評定上穿小鞋。

      去其它團隊顯然不是最優選擇,因為她是來做SRE工作的,而不僅僅是“加入Uber”。HR說,如果繼續呆下去,績效評定時得分低就不能算“報復”,因為公司已經給過其它選擇了。HR并且說,他們也不準備給實施性騷擾的人嚴厲處分,不能僅僅因為初犯就毀了他的職業生涯。然而后來女當事人發現,這根本不是什么“初犯”,她接觸過的很多女性都受到過性騷擾,而且HR每次都表示這是“初犯”。后續的奇葩發現還有很多,比如企業文化活脫脫就是《權利的游戲》…… 最終當事人選擇了離開Uber,另尋出路。

      當事人在自己博客上貼出文章后引起軒然大波,根據Reddit上的討論,此類性騷擾在硅谷屢見不鮮。按照《連線》雜志的報道,此類事件都有通用的模式:最早是女員工匯報性騷擾或者歧視,公司無動于衷;然后員工選擇上網爆料,媒體跟進;接著公司承諾調查,有人因為丑聞辭職;最終,行業現狀并沒有改變。《連線》雜志列舉了Github, Google, Squarespace之前發生性騷擾的例子,并且指出,這種現象不僅限于創業公司。在這些IT公司,HR往往過分看重“績效”和“生產力”,既沒有意愿也沒有能力來約束員工的道德。文章最后問:在硅谷,“好工作”意味著什么呢?光有大筆期權、免費食品、桌上足球,明顯是不夠的。

      我不知道大家看完這些資料是什么感受,我的感受很意外。第一重意外是Uber這樣外部看來那么人性化、銳意進取的公司,內部竟然也有這樣的問題;第二重意外是當事人向更高級領導和HR匯報之后,公司一面推脫處理,一面為保護員工而撒謊說是“初犯”;第三重意外是原來這樣的情況在硅谷并不是孤例,而是有通用的處理模式;第四重意外則來自不少的反應——“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

      不過,或許這些意外都不應當是意外,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見怪不怪”。但我還是想說,在我的記憶里,以前IT公司的形象不是這樣的。

      我自己親身經歷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大眾對IT(當時主要還是“電腦”)接受和認知的過程。與其它產業相比,IT天然就是帶有光環的。就我所見,普通人雖然不懂細節,但大都認為,搞IT是和按規矩辦事、尊重能力、“知識改變命運”等等相聯系,是與“世界前沿”接軌的,自然而然戴著光環。所以有了高額的回報,大家也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如果是做傳統生意,哪怕賺的錢更多,形象總是不如搞IT的。

      那時候IT從業者也頗有些道德潔癖。在國外,比爾蓋茨寫的《未來之路》引起了很多反響,大家起碼相信他“有資格”談未來。在國內,劉韌有本著名的作品叫《知識英雄》,大家起碼覺得他們配得上稱為“英雄”。我記得十多年前剛工作時,有同事跟我說“相比其它行業,IT是最干凈的”,大家都相當認同,為之慶幸,也引以為榮。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IT行業已經天翻地覆,但社會大眾對于IT的這點美好的期望似乎仍然存在。我去年就魏則西事件批評百度時說過,如果李彥宏整天和煤老板、莆田醫院老板廝混,指責百度的人肯定會少很多。然而,大多數人都覺得李彥宏不應該是和煤老板、莆田老板一個層次,起碼李彥宏說“重振晉商文明”就比煤老板說“重振晉商”更靠譜,這就是期望的自然表現。

      然而,期望是當年的期望,人卻不再是當年的人。從最近幾年的IT行業的氣象來看,它越來越像風波詭譎的江湖,越來越像爾虞我詐的名利場,大家再沒有什么理想、文明、道德的色彩。普通人可以理直氣壯地喊出“不要拿道德綁架我”、“公司賺錢不由道德評判”、“法院沒判就不能說我錯”的口號。即便不是專門的公關人員而只是普通的員工,在黑白分明的是非面前,他們也不愿意保持沉默,而是要絞盡腦汁、聲嘶力竭去辯護甚至是狡辯,這活脫脫就是“人在江湖漂”的真實寫照。

      對于技術本身,大家不再把它和知識、文明掛鉤,更多把它視作一種單純的能力。學會駕馭這種能力,把它施展到自己想要的地方,就可以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于是,績效和生產力才被看得那么重要,“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增長就是合理的證明”,所以對高績效員工的懲罰自然困難重重。相比之下,道德靠邊站就是必然的選擇。噢還有,別忘了“技術中立”,這可是豁免批評的不二法門。

      別誤會,我并不是說IT不好,我也不是說IT比其它行業更差。回顧過去,我想說的只是,現在是時候給IT祛魅了。對現在很多人來說,IT就好像這樣的管道:一端是大筆期權、拼命干活、免費食品、各種福利,另一端是更高效、穩定、公平的服務。看起來無懈可擊,但現在的一系列事件已經掀起了這層美麗傳說的蓋頭:其它行業有的毛病,IT都有,而且相當多的人覺得應該都有。那么對外人來說,傳統遺留下來的美好想象應當拋棄,對“硅谷公司竟然也有性騷擾”不要大驚小怪;對內部人來說,既然大方承認自己和其它行業沒什么不同,那么和其它行業一樣接受嚴格的監管和約束,或許是遲早的選擇。

      只是,這樣的IT,真的能把我們引領到美好的明天嗎?

      作者:亂象、印跡

      來源:盧松松博客,歡迎分享,(QQ/微信:13340454)

      分享:淘寶店鋪未來輝煌還是毀滅、是商機無限還是步步維艱!
      在電商3.0時代,如何適應用戶的的需求,如何深度介入其中,實現自營與直采、如何打造全天候的供應鏈都是其未來真正能夠獲得持續發展的原生動力,讓小的個體用戶能賺到錢。成為當下各大電商平臺都在思考的問題。

      作者:盧松松博客/所屬分類:站長休閑故事/更新時間:2017-11-11
      相關站長休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