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賣不掉,一邊買不到,我看電商的“危”與“機”_站長休閑故事
推薦:十年來,王興發了12838條飯否消息從07年到現在,十年多的時間里,王興更新了12838條飯否消息…很難想象,作為一個幾乎已經被封神的人,會在一個公眾空間,持續不斷得吐露自己的真氣。
我一直覺得,不能把電商等同于某寶、某東等平臺,但凡你能在互聯網上產生的銷售行為,都應該是電商;只不過很多人習慣于跟風依賴于平臺,就像線下商圈里的店鋪一樣,只管老老實實交店租、老老實實分成,人流量什么的,活動、營銷什么的不用操心,只管用心打理你這個店,跟著風向走就是。
只是跟風成習慣、習慣成信賴、信賴成依賴,到這個時候就麻煩了,雖然大多時候 不會有靠山山倒、靠河河干的尷尬,畢竟馬、劉等father們的大腿還是非常給力的粗,但可惜的是 他們畢竟不是你的親爹,豬養肥了都免不了要挨那最后的一刀,更何況你我?
所以一面倒的依賴非常危險的,因為平臺賣家的那種合作關系一旦失去了平衡,那就成了單方面愛要不要的壓榨了,依賴成性的你,根本沒有話語權; 關于某寶等平臺電商 為什么這么難做,這里不想再繼續叨叨、老調重彈了。
一邊是商家積貨難銷,不得不玩命的刷銷量,死命的強殺“豆腐塊”等各個巨額流量入口,以期獲得巨大的客流、海量的曝光 ,好有個轉化成交;最次也得是個收藏或客戶進了自身CRM“客戶池”,以圖有個將來、有個希望。
一邊是買家困于購物焦慮,喜歡的“狗”不出現,出現的“狗”不喜歡,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頻頻的刷各個產品 帶圖的、不帶圖的、追加的等各種優差評價,但最終心里仍然 遲遲落不了那最后的那一錘,稍微有點負面情緒 或 超出底線的負面評價,就果斷拋棄,寧愿守著“備胎”將就,也不想給自己一次機會去嘗試。
畢竟退換貨來回折騰太煩人了。很搞笑不是嗎?一邊是想賣、賣不掉,一邊是想買、買不到;當然根本不在乎電商這個銷售渠道,只把它當做一個清庫存“下水道”一般存在的行業巨頭不在此列;當然像思聰等不在乎性價,有一窩商家等著給專屬定制、等著給全方面殷勤服務的巨富階層 更不在此列。
說個很接地氣的例子,我想80后、尤其是85后都或多或少的玩過傳奇SF,直到現在依舊是這幫人在追捧這個游戲,只為1個人開個SF,我想大家肯定都不意外,但為了1個人,還專門弄了10幾個小號馬甲、陪著升級、攻殺、玩耍等等 立體3D式的殷勤服務,就為了讓這1個人玩開心的SF,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詫異了。
存在即是合理,因為就這1個人的元寶等消費,就足夠整個服務器包含這個老板的日常開銷了,畢竟這個世界現實的很,只要是個自力更生的正常人,短期虧錢還能忍受,長年累月的不賺錢,還虧錢就算是個二傻子都受不了。
所以說,有的時候,貧窮真的是會限制我們的想象力。
不過大部分想買,買不到心儀產品的買家,終歸會被一個匹配程度差不多的賣家收走,而那些大部分 想賣,而賣不出去庫存的賣家,就不好說了,畢竟這是一個生產過剩,渠道已經沒那么強悍優勢的年代了。
買家賣家其實就好比適婚男女一樣,哪怕條件再差的女孩,終歸會被一個匹配程度差不多的男孩收走,前提是她的心態不像鳳姐那么夸張;而大部分的屌絲剩男,就不好說了,畢竟美女是一種“稀奇資源”,當你競爭情況不夠給力,甚至非常差的時候,適齡年輕女性 于你而言,都成了一種“稀缺資源”了。
當然 你可以嘴硬的叫囂,剩女過了年紀也一樣辣雞;但打臉的現實情況是,“面包”只要還沒餿,總會有肚子餓的人愿意吃, 但肚子餓的你 就不好說了,畢竟某種層面上的“市場供需”擺在那里,否則也不會有什么“富不過三代,窮也不過三代”的老話了,富不過三代,人家好歹有個家底 不缺人來接盤折騰,而窮不過三代 就尷尬了, 因為末尾淘汰沒人要,直接給整絕種了。
所以說 買家無所謂危機,而賣家 如果不避開“危”,掌握“機”,也許還等不到末位淘汰讓你“絕種”,更多時候,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直接就迅速的把你滅的“尸骨無存”。
這么想想互聯網“女性經濟”的王道,還真TM有道理。那扯這么多,賣家的“危”都有哪些了?為什么會“危”了?
賣家的“危”不僅僅在于當前生產過剩,消費升級,無處可逃的同質化競爭情況,更多是塵埃落定,各個平臺成熟的“宰豬”環境,無論線上、線下、哪怕是當前無與倫比的移動互聯網,都是這樣。
還有就是癱在舒適區里,不想、不愿走出舒適區去嘗試、去改變,不是擔心被坑的風險、就是害怕勞而無功的各種損失;這其實也是一年年 一窩人都在叫囂錢難賺的根源了。
因為環境在變、市場在變、消費者在變、競爭對手也在變,更可怕的是 還有N多跨行的老手都在順勢的變,擠壓著你的生存空間,好降低他們的生存風險,而你卻抱殘守缺的守著“舊本”、“舊套路”、“就模式”、“就思維”不放,還不見兔子不撒鷹,眼熱他人已有成效的案例故事就去跟風。
殊不知風險收益從來均衡,那么穩當的賺錢生意 都能讓你輕松知道,那么這個所謂的賺錢生意,最終 也只能是讓他人穩當的、輕松的來賺你的錢了。
只吃庫存,寄希望于實體商圈、網絡電商等平臺的人氣流量,好差價賣貨;或者跟風微商招代理,寄希望于那3000多萬,已經有N多人“對韭當割”的寶媽群體,好讓你擊鼓傳花一樣、轉移庫存風險的繼續收割賺錢?
真心不靠譜,畢竟時代已經變了,市場已經逐漸規范成熟了起來,野蠻生長、搶坑、占坑就能分一杯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至少電商和微商是這樣的。
因為風口、因為時勢,吃一時的輕松飯是正常的,但吃習慣了 陷在“溫水煮青蛙”的魔咒里,拔不出來了,那么等著你的,不是“滅種”就是“尸骨無存”了,當年風靡港澳臺的F4不就是這樣嗎?一時的偶像輕松飯吃習慣了,到時候了 仍不質變轉型,現在已經被滅的差不多了。
連當年傲視眾多一線小生的言承旭,火的一塌糊涂,和周渝民并列為當年學校里男同學們的公共情敵,現在了?言承旭連給趙麗穎配戲都給人嫌棄、厭惡的不要不要的,這在當年 你敢想?你敢信?
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多讀讀歷史還是有些好處的。
好了扯了這么多字,也嚇唬人了這么篇幅,該說說
什么是這個時代、賣家們的“機”會了吧?
1,移動互聯網的內容優勢,人人皆可發聲的低門檻;(環境)
在當前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已經不僅僅只是空洞的“影音圖文”了,內容其實已經質變成“渠道”了。
一個集獲客、圈粉、銷售、CRM等功效為一體的“渠道”。
通過內容,一堆堆的paX醬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帶動了自身的品牌價值;一群群的羅X思維,圈定培養了死忠粉,傲嬌的去價值變現;一坨坨的“老舟”被大家發現、欣賞,讓其積累社交價值去變現。
12年才創立“今X頭條”的張X鳴,為啥都可以讓BAT等一眾互聯網巨頭廠商們忌憚了?從而紛紛巨資布局、投入內容平臺了?還不是因為 移動互聯網時代,能在海量碎片時間里稱王的只有內容。
當然 最最關鍵的是其低門檻的特效,讓你可以和N多行業實體巨頭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平等對話,如果你這方面能力夠強悍的話,甚至還可以是以弱勝強,要知道現在一個大公司要曝光、要獲客、要銷售的成本有多嚇人嗎?像醫美、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平均獲得一個消費客戶的成本都已經到1000塊左右了。
但如果你去做內容了?要知道西X視頻等平臺,隨隨便便截取火影等IP影視視頻,就可以獲得幾十萬的品牌曝光,而且這還是免費的,如果那些大公司不想繼續砸巨資去做硬廣,那么只能是像你我一樣 踏踏實實去做內容。
當然也許有人看到這里,又要噴瞎BB,什么這些平臺管理這么嚴格,能讓你隨隨便便占他們便宜去做你自己的廣告?去生硬的加入你的微信、網站等廣告信息?
必須不可能,因為任何正常健康的生意,健康的合作關系都應該是有來有往,平臺需要你的內容 給他平臺積累人氣,培養粘性;你也需要平臺的人氣流量,好獲得自己的曝光、打造自己的IP,但這個前提是你得有這個價值,你的內容得有這個價值。
一味只想占便宜、一味只想抖機靈的去投點機、取點巧,在新鮮事物、行業開始的時候,也許會讓你短期爆發 占點便宜,但隨著行業的沉淀成熟,這必然是要被淘汰的。
這也是我不提倡隨便截取其他影視的視頻,去做內容的原因,雖然看著播放量幾萬幾十萬的,數字好像很唬人、很讓人興奮的,但除了平臺最開始獎賞你參與的那點微薄獎賞,其他的跟你其實沒多大關系。
原因很簡單, 你只是一個二道販子,實體門店也許還有地利之便可以輕松的生存,而互聯網這種毫無地域限制的環境,就尷尬了。
因為什么平臺火、什么內容火 就你知道嗎?一窩蜂的跟風模仿,讓客戶根本記不住你,記不住你 就更不要扯什么信任、習慣、信賴、依賴,這些可以讓你價值變現的因素了。
這種情況下得利的只會是平臺和客戶,而你,說好聽一點是堆燃料,給互聯網這個大時代 貢獻自己的光和熱,說不好聽點,你就是坨肥料 ,敲骨吸髓榨干凈的殘渣,照樣還可以尸骨無存的、給那些平臺們無私奉獻自己的那點養分。
想想之前某寶等電商平臺,眾多二道販子的賣家們,那些生存日艱的劇情。
2,消費升級下,愿意為價值買單的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市場)
這個時代,其實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那點焦慮;
打工 焦慮,錢少事兒多換工作越來越難;
高管 焦慮,沒其他爆富的手段好抵御年歲漸長的風險;
有錢的 焦慮,資金沒有靠譜的出處 好抵御通貨膨脹等風險,畢竟房子限購、境外投資也限流,各種理財的項目又辣么多坑等等。
焦慮的不是 沒有;而是東西太雞兒多了,魚目混珠 讓人沒辦法去放心篩選;畢竟“信任”的成本太嚇人了,稍不留神輕則只是破財消災后的 懊惱后悔,重則就是家破人亡的 天崩地裂。
所以一堆堆的咪X、年X媽媽、吳X波頻道紛紛有了大顯神通的舞臺,因為消費升級下,用戶已經養成了愿意為價值買單的習慣。
電商里 買家的這份焦慮更是如此,所以 什么X得買、王X如、網X嚴選紛紛有了其存在的價值。
那這些對于咱們這些電商賣家而言,真正的價值 和機會又在哪兒了?總不能繼續跟風去模仿他們吧?
當然不是,模仿是可以的,跟風是找死的,對于那些糾纏于平臺,二道販子的那種電商賣家來說,我覺得只有垂直細分人群領域,做“自媒體+檢測+電商”的模式才有前途。
一面解決了買家的購物焦慮、一面提升了自己的核心價值,這種情況下 你還怕各種平臺吸血?還怕你的產品 極度同質化下 毫無競爭優勢?
其實那些有電商業務的大號,如小小包XX等 都是這個模式,否則月流水好幾千萬,復購率80%的神話效果都是怎么來的?一個大號養活300多人的公司團隊又是怎么來的?答案已經昭然若揭了。
3,各個細分行業里“NO1” 尚未形成;(行業)
(圖片來自新邦《2018年內容創業年度報告》)
有人對酒無感,自然就有人愛酒如命,所以不管是什么樣的內容,但凡你有點價值,就絕對有人欣賞并喜歡你,更何況當前 各個垂直細分的行業里,仍然沒有話語權很強悍的“NO1”存在,就算萬一有了,也形成不了壟斷,只要你絕對能給到客戶實實在在的價值,你就還有機會。
王X如的數碼評測夠牛掰了吧、毒X電影的電影評測夠犀利了吧,知名度和影響力都夠強悍了吧?照樣有安XX、獨X魚電影等人的存在。
但前提是 你的存在一定要有價值,你的內容一定要有價值,這也算是個門檻吧,賊都只偷方便,如果你的項目毫無門檻、又非常容易輕松獲利?那么你放心,這所謂的項目 很快就會爛掉。
畢竟一時占便宜沒什么的,但你能占便宜,總要有人吃虧,而吃虧的人 總會明白過味兒來,那時候你還想繼續的占便宜沒夠?那就是純粹的傻X了。
再抱怨生意難做,都是白瞎,因為你的客戶升級了,你卻抱殘守缺的沒有。
1,那些投機取巧的活兒,盡量少干,因為只有當下,沒有未來,人不能眼皮子淺的,只能看到自己腳下的那小塊兒,畢竟人無遠慮,才必有近優。
2,做電商,產品和平臺 已經不是優勢、不是價值了,因為都太泛濫了,二道販子的那種電商賣家們,生存日艱的悲劇,其實就是把產品和平臺 當做唯一吸引買家消費的核心競爭力、核心價值了。
有用才是硬道理,而你能給到用戶的價值, 如果還只是產品的多快好省,和平臺的便利曝光,那么在當前這個競爭環境里,你其實已經沒什么用了。
不淘汰你,又淘汰誰了?你認為當前做淘寶創業難嗎?難在哪兒?走心的建議和分享。
作者:一舟筆記
原文地址:http://lusongsong.com/reed/9876.html
來源:盧松松博客,歡迎分享,(QQ/微信:13340454)
分享:賣情趣用品的姑娘們當我拉出對話的時間線,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原來我們是相互陪伴和一起成長的。粉絲在進步,我也在進步。
- 相關鏈接:
- 教程說明:
站長休閑故事-一邊賣不掉,一邊買不到,我看電商的“危”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