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者軼事_站長休閑故事
推薦:做站長的,你有多久沒“開心”過了?最近QQ推了WEBQQ,又引發無數猜想,其實,WEBQQ早推還是晚推實在是無關緊要,影響不了大局,而有人因此下斷言啦,說現在是終結右下角爭奪的時候了。不過可惜這個斷言下的這么沒譜。 不管有多少人聲稱不用QQ好多年也沒死掉,照樣生生龍活虎,可是誰都不能否認
短短十幾年里,中國的互聯網業從零起步,現在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輝煌的背后是一個個值得記錄的吃螃蟹者的故事。
1987年:9月20日:第一封電子郵件耗時6天送達
標志著中國人第一次“觸網”的事件是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錢天白于1987年9月14日發出的內容為“Across the Great Wall,Wecan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郵件。事后人們查看郵件記錄,收信時間為9月20日,也就是說這封電子郵件耗時6天才送達。
而今天我們發送電子郵件基本上都可以實現即發即收,從點擊發送郵件到對方收到郵件,也不過是幾秒鐘的功夫。
上世紀90年代中:網游從打字開始
當《天下貳》、《魔獸世界》、《永恒之塔》、《劍網3》等一個個網游新作吸引著大批玩家的時候,可能大家都不會想到中國最早的網游是從“打字”開始的。沒錯,打字,敲打鍵盤,而不是像現在那樣點擊鼠標。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內其實已經有了“網游”——以《俠客行》為代表的文字網絡游戲(Mud,“泥巴”)開始盛行,玩這種聯機的網絡游戲可不像今天的3D網游那樣炫,而是滿屏幕都是文字指令,玩家需要記住各種不同的指令,像操作DOS操作系統一樣敲打鍵盤輸入指令,在屏幕上有且僅有文字。
上世紀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聯網創業潮
90年代末是中國互聯網的商業起步期,決定今天互聯網競爭格局的幾個重要互聯網企業都是在那時成立的:王志東創辦的新浪網在1998年成立,通過互聯網向人們傳播新聞資訊;同年2月,張朝陽創辦搜狐,以分類搜索服務切入中國互聯網,幫助網民在浩瀚的互聯網中尋找自己想要的內容;同年3月,在寧波電信局機房中安安穩穩度過兩年的丁磊毅然放棄了電信這張“長期飯票”,自己開發電子郵件系統向網民提供免費郵件服務,這也是網易成立初期的“殺手級應用”;1998年末,馬化騰帶著他的OICQ成立了騰訊,那是一個效仿以色列人的ICQ而開發的互聯網尋呼軟件,也就是今天擁有9.9億注冊用戶數字的QQ,是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互聯網服務;還有馬云,在1999年辭去公職,創辦阿里巴巴網站,開吃B2B“螃蟹”。
這五位吃螃蟹者所創立的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阿里巴巴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國互聯網的頂梁柱,而隨著各自的企業在納斯達克或香港上市,他們的創始人都一夜暴富,并牢牢掌握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2000年:網購方便面也難
國內最早一批吃網購螃蟹的人是2000年參加“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的選手,規則是每人領取1500元電子貨幣,在封閉的房間內只能通過互聯網買吃的、喝的、用的,除此以外一切與外界隔離。不要以為只要手中有錢,就能吃飯無憂,在那個互聯網還不普及,銀行卡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年代,手中握著電子貨幣還真不知道可以去哪里消費。結果,因為網購渠道缺乏,有參賽者連續22小時沒東西下肚,也有參賽者連續三天只能喝豆漿。
值得慶幸的是,有了這一批吃螃蟹者的慘痛經歷,今天我們的網購已經很發達了,只要你手中有錢,去當當、卓越,或者淘寶、拍拍,只有你想不出,沒有你買不到的。
2003年:語不驚人死不休就是“好博”
博客,英文為Blog,可以算得上是中國互聯網最“難吃”的一只螃蟹。世界上最早的博客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而彼時中國互聯網的商業化氣氛還很淡薄,中國網民認知博客就花了不少時間。
博客實際上就是網上日記,跟老師布置小學生每天寫的日記其實是一樣東西;不過,既然日記寫在了網絡上,而網絡又是一個沒有遮攔的地方,誰都可以看,自然也就誰都可以談了。中國的博客第一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是在2003年,其時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網名為“木子美”的奇女子在網上公開自己的性愛日記,這是相當寫實的博客素材,一時間有數不盡的網民“跑”去拜讀她的網絡日記,甚至造成網絡塞車,最后其博客還集結成書。下一年,另一個奇女子“芙蓉姐姐”以招牌的“S形”pose登陸各大BBS網站,“芙蓉姐姐”一夜紅遍中國。而這時,人們也發現,原來博客是一個能讓人暢所欲言的地方。
2006年:視頻網站從無聊做起
視頻網站是近年中國互聯網領域中最“肥美”的螃蟹之一,最先吃這只螃蟹的是王微、古永鏘、李善友等“海歸”,這些“海歸”在海外游弋的時候,多半都曾是美國視頻網站Youtube的粉絲,Youtube發動網民在無聊的時候拿起手機、DV,拍出或感人肺腑、或讓人爆笑的小短片,上傳到Youtube,供全世界同樣無聊的網民觀看,如此一傳十、十傳百,Youtube的無聊精神被發揚光大,還吸引了巨大的眼球,網友的以及廣告商的,到2006年10月9日,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巨大的“錢景”吸引著那些歸國創業的海歸們,王微、古永鏘、李善友等在2006年分別創辦了各自的“類Youtube”。
這些“類Youtube”們的名字跟Youtube一樣古怪,叫什么“土豆”、“優酷”、“酷6”。鑒于中國人個性不像老美們那么張揚和富有表現欲,因此盡管土豆、優酷、酷6們也繼承了Youtube“集網民無聊自拍之大成”的“優良”傳統,但為了滿足中國網民喜歡看趙本山、看《春晚》的愿望,他們又紛紛將電視節目搬到了網站上來,并冠上“互聯網電視”的口號,這反倒獲得了美國大財團的重視,白花花的“美刀”就慷慨地砸向“類Youtube”們。
今時今日:新螃蟹還在涌現
對于超過3億的中國網民而言,互聯網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掛著QQ,網游玩膩了就逛網上商城,沒有電視也不怕,視頻網站照樣能天天收看《新聞聯播》……對于不少人來說,整天泡在互聯網上真是一件愜意事。不過,對于第一個用QQ、第一個玩網游、第一個在網上購物的人來說,要吃這第一只螃蟹,還真的需要點勇氣呢。
事實上,即便現在成了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互聯網的新螃蟹還在不斷涌現,似舊還新的web2.0,半夜偷菜、搶車位的SNS網站……網民們,這些美味的螃蟹要小心吃。
分享:揭秘網絡黑客“大小姐”背后的產業鏈臭名昭著的大小姐黑客木馬程序,在兩年多的時間竊取了無以計數的QQ用戶及游戲玩家賬號、密碼,致使他們的虛擬財產、虛擬裝備被盜。該黑客程序因導致江蘇省某機關網站癱瘓、且對網絡安全構成嚴峻挑戰而受到公安部的關注。2 008年6月,大小姐木馬程序的編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