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讀商業智慧(2)_策劃盈利教程

      編輯Tag賺U幣
      教程Tag:暫無Tag,歡迎添加,賺取U幣!

      推薦:為何設計公司都做不大?
      我開的是一家設計公司,主要從事的業務有平面設計,網站設計開發,多媒體動畫設計三方面市

       

      第五,控管服務品質:行銷人員可以透過分析員工服務(作業)行為、消費行為與市場趨勢,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客製化行銷服務與優惠活動。

      第六,簡化商業流程:企業可透過商業智慧工具監測與分析行政流程進行,簡化不必要的業務流程,以及縮減問題改善的時間。

      第七,優化人力調配:透過商業智慧系統分析員工離職塬因、專長、年資與職等資料,將有助企業有效分配人力資源、舉辦各類培訓課程,以及規劃升遷機制。

      第八,分析營運績效:許多企業經營者誤以為營運績效管理的核心是在檢閱靜態、歷史的財務報表,但那其實只是商業智慧應用的冰山一角,我認為,上述靜態資料分析根本無助于企業衡量真實的營運績效,唯有將產品的品質、研發與創新、服務的品質、顧客滿意度,以及合作關係等資訊全部整合起來,才能掌握到可能影響企業營運績效的事件、進而迅速的做出反應。而這,當然也得透過商業智慧工具執行。

      另外,就我觀察,隨著產業別的不同,每個企業的商業智慧應用角度也有極大的差異,舉例來說,政府單位比較重視資源管制、教育單位則重視平衡計分卡應用、金融業較需要風險管理應用、製造業則較常將商業智慧用作產品品質控管,而零售業則是以存貨周轉分析等應用為主軸。

      商業智慧系統的建置與管理撇步

      為確保商業智慧系統呈現出的數據資料確實符合每位知識工作者的需求,建議在規劃、導入系統時,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使用者需求分析:就跟導入任何一種應用系統一樣,導入商業智慧系統前一定得先做好使用者需求分析;根據我的導入經驗,該點幾乎也是左右商業智慧專案成敗的關鍵。

      理由在于,研發、業務、銷售等知識工作者需求的資訊都不同,再加上其所需的數據資料往往散落在各處、不易整合,因此,需要透過需求分析判別該匯整、分析哪類數據資料。

      確認需求后,才會進一步找尋適切系統工具;在找尋合作伙伴這件事情上,我的建議是,為確保系統工具符合企業需求,一定要請系統整合(服務)商來現場展示工具與實機模擬;另外,再確認系統規格與導入預算后,也可以開始擬定系統導入時程、管理端與用戶端的教育訓練課程等。

      第二,備份、備援計畫:前者係指針對后端資料庫系統進行資料備份,后者則涵括了前端的商業智慧入口網站與后端的資料庫。

      建議在備援后端關鍵資料庫的數據資料時,同時考量、結合多部主機的叢集服務,以及各類資料庫的排程備份與維護計畫,至于前端的系統資料備份,我想透由網路負載平衡技術即可。

      透過上述機制,商業智慧系統除可因應組織規模擴增、隨時增加伺服器數量外,亦可分散平日網站流量、提升整體運作效能;而且,無論是前端的商業智慧系統突然停機,或者是后端的資料庫系統損毀,都還不至于造成使用者無法連線、或是資料的遺失。

      第叁,落實安全管理:商業智慧系統的安全防護機制多半是以使用者權限控管,以及個人化資訊呈現等兩種方式進行;前者可避免使用者誤觸、存取其未被授權使用的資訊,而后者則是依照使用者的職等、部門、區域位置、群組等屬性,呈現相對應的數據資料,例如,財務部與業務部員工能夠抓取的資料來源與分析的資訊內容便不相同。

      接著是系統本身的防毒、防駭設計,建議企業在規劃時,必須同時顧及前端網路應用程式,以及后端的資料庫與資料倉儲的安全。

      第四,系統效能管理:若能將商業智慧系統工具與相關的網管系統整合在一起,那么,資訊人員除可透過網管系統即時監測,還可透過商業智慧系統,快速瞭解網路流量為何會暴增(減),硬碟、CPU、記憶體等硬體出現什么問題,因為,商業智慧工具會針對歷史資料進行事件、報表分析。

      結論

      由于影響企業整體營運績效的因素極多,若是全是以人工模式進行判別,成效有限(也極易出錯),建議企業改以商業智慧工具執行,至于應用深淺(要導入哪些系統工具),則視企業需求而定。

      分享:談“泛娛樂時代的商業”的視頻網站

      共2頁上一頁12下一頁
      來源:模板無憂//所屬分類:策劃盈利教程/更新時間:2009-07-16
      相關策劃盈利教程